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葡萄酒  维生素C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论坛

   日期:2011-01-12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1160    评论:0    
  

7月10日上午,清华紫光国际会议中心。“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论坛”正在召开。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相关专家参加了此次论坛。与会人士就中国生物燃料的发展进程中各个方面出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国际社会针对美国、巴西等国用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生产燃料乙醇的路线诸多非议的大气候下,尤其是一些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媒体一哄而上地非议生物乙醇的时候,石元春院士曾对本报记者陈述“有人要将中国生物燃料这个孩子扼杀在摇篮里”,“中国生物燃料受到无辜殃及而进入发展的最艰难阶段”。他同时认为此次会议的意义非凡。


美国农业部副部长布坎南到会致辞。余绍专/ 摄


中国燃料乙醇的非粮路线

中国生物燃料,尤其是燃料乙醇技术在发展的最关键时期,中国政府就卓有远见地提出了非粮方针。

自2006年开始,国家逐步调整生物乙醇生产政策,发布了《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暂停玉米加工项目的紧急通知》、《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等产业政策,明确提出“因地制宜,非粮为主”的发展原则,生产生物燃料乙醇不能以粮为主。这意味着除了先前批准的黑龙江华润、吉林燃料乙醇、安徽丰原、河南天冠四个企业之外,严格控制审批粮食乙醇项目,大力发展非粮乙醇。

在此次“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论坛”上,相关专家对到会的媒体记者特别强调:玉米乙醇只是燃料乙醇的一种,中国明确发展非粮乙醇的路线后,在生产原料上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目前以甜高粱和木薯等为原料的乙醇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认为燃料乙醇生产原料只有玉米、小麦和甘蔗等农业作物的观点非常无知,应该停止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在总结时说:“翔实的数据和事实表明,中国生物燃料的发展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形成任何影响。”

中国固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技术领先世界

李十中,现为清华大学核研院新能源研究所教授、副所长,国家“十一五”燃料乙醇发展规划组专家,中国工程院与瑞典工程院可再生能源合作项目生物能源课题组中方召集人,参与制订了国家《“十一五”燃料乙醇专项发展规划》、《支持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产业发展财税扶持政策》、重大科技专项《农林生物质工程项目指南》等推动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工作。他与两院院士石元春一起倡导发展中国的生物质产业,以期解决中国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三农”问题,提出“不争粮、不争地”的产业发展原则;2005年12月受聘为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研究领域为替代石油的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化工产品,还涉及生物质能源战略。其中在非粮原料(如甜高粱)生产燃料乙醇、沼气净化后作为运输燃料、生物基乙烯、秸秆替代石油C4组分生产化工产品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尤其是甜高粱固态发酵生产乙醇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固态发酵时间、能耗都低于玉米乙醇,收率高于玉米乙醇;纤维素乙醇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在“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论坛”上,李十中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第一代燃料乙醇是以粮食,如玉米和小麦等淀粉类原料通过榨汁工艺生产燃料乙醇;而第二代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是以植物秸秆和碎木头等原料生产纤维素乙醇。但因第二代技术至少还需要五到十年时间才能实现商业化生产,所以中间需要一种过渡技术,作为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的过渡桥梁。而集中了玉米和甘蔗两种农作物优势的甜高粱是非常理想的制乙醇原料。”在我国制定了非粮乙醇发展路线之后,甜高粱就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李十中教授介绍说,甜高粱的种植成本只相当于玉米种植成本的1/2,能够在贫瘠、盐碱等边际性土地上生长的特性也非常符合“不与粮争地”的非粮路线。

美国农业部副部长访问中国取燃料乙醇非粮经

“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论坛”在上午10时左右掀起了一阵小高潮:到中国访问的美国农业部副部长布坎南博士来到了会场,并就美国生物燃料的发展目标和政策作了报告。他同时对中国的非粮乙醇技术,尤其是李十中教授甜高粱固化发酵制乙醇技术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针对布坎南的这一倾向,李十中教授后来对本报记者解释道:“美国在二战期间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甜高粱,在美国的南部地区有很好的种植甜高粱基础,至今每年还有大量的甜高粱出口,但因为美国一直都高傲地认为本国的玉米产量丰富,忽视了乙醇技术的‘非粮’发展路线和技术研发的重要性,所以在甜高粱制乙醇技术方面现落后于中国。”

布坎南此行是为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科技部与美国农业部农业科技合作第六次联合工作组会议及中美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本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为积极应对人类面临全球变暖、能源短缺、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等新挑战,中美作为两个农业大国,将在农业科技领域加大合作力度,不断拓展合作方式和内容。而合作的内容其中就包括加强生物燃料技术合作方面的内容。针对美国农业部此举,石元春院士评价道:“美国乙醇原料生产真是失之于粮,而成之于非粮。”

生物燃料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石元春院士和李十中教授均在采访中谈到,中国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在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李十中认为:“在中国,只有生物燃料这个行业可以把农业和工业发展结合在一起,发展生物燃料产业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就业等一系列农业发展问题”。

当全人类面临着同样的能源与生产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时,适时地制定与国情、民情相适应的能源发展战略,是寻找“奶酪”的必经之路,而寻找生物能源“奶酪”坚持非粮路线的正确性已经在中国逐步得到验证。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1年发酵工业网第1期电子周刊  |  2019年第13期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