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葡萄酒  维生素C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2013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年会会讯

   日期:2013-11-27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855    评论:0    
核心提示: 记者在近日由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主办的2013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年会上了解到,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成本上升
  
  记者在近日由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主办的“2013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年会”上了解到,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成本上升等问题,中国发酵产业也进入关键时期,过去依靠高耗能、低成本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

  发酵产业总体向好

  生物发酵产业是目前全球生物领域最具潜力和充满活力的产业之一。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但是生物发酵产业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之下,依然保持了较稳定的发展。

  2012年中国生物发酵行业全年产品总产量达2300多万吨,产值接近2700亿元。今年上半年行业整体发展速度趋缓,截至目前主要产品的产量约为1055万吨。

  我国生物发酵产品已成为全球市场中最大的供应商,多种大宗产品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出口产品数量也逐年增长。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长石维忱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今年我国生物发酵产品出口形势总体向好,上半年主要出口产品出口量为173万吨,同比增长13.1%;出口额为22亿美元,同比增长2.9%。

  目前,中国生物发酵产品的品种已多达上百种,谷氨酸、赖氨酸柠檬酸、结晶葡萄糖、山梨醇等产能均为世界第一。

  “生物发酵产业不仅为中国食品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饲料、医药、纺织、造纸、能源等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还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的延伸,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并带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钱桂敬对《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巡视员高伏对《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当前中国生物发酵企业越来越重视科研开发,投入金额持续增长。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生物发酵行业企业研发投入平均约占销售收入的4.3%,最高的可达10%以上,获得的相关专利成果数量也逐年递增。

  遭遇新“门槛”

  不过,尽管我国生物发酵行业总体实力已迈上新的台阶,但是随着发展重点的转移,整个产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在经历数量主导的成长期后,发展重点正转向质的提升以及效益的提高之上。”钱桂敬说。

  而在迈入发展新阶段后,发酵产业遭遇了新的“门槛”——譬如产品结构不合理、增速趋缓等问题正日渐显现。

  钱桂敬指出:“中国发酵产业的中低档产品比例过高,部分产品已经出现结构性过剩,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繁重。”

  产能过剩的背后,凸显出中国发酵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许多企业扎堆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热衷盲目跟风与模仿,导致出现严重的产品同质化现象。

  钱桂敬认为,产能过剩既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是发酵产业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必然表现。“产能过剩说明中国企业的供给能力无法适应与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受此影响,未来我国生物发酵企业试图依靠规模扩张的发展空间已大大缩小,因此加快升级企业的供给能力已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中国发酵行业整体发展速度也明显趋缓。2012年发酵产业产品产量增长为8%,而今年上半年却已经出现负增长。

  “伴随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放缓的转型期,生物发酵产业也随之迈入重要转折期,增速减缓是必然的。”钱桂敬说。

  此外,石维忱指出,受成本上升的影响,生物发酵企业利润出现明显下滑。

  “高成本时代正悄然逼近,企业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钱桂敬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生物发酵产业的生产要素成本已占总成本的60%。钱桂敬指出,为了在逐渐压缩的利润空间中获得正常的发展,企业必须将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全要素生产力、降低综合成本等作为主攻方向。

  据悉,目前全要素生产力对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70%以上,但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这一数字尚不足30%。

  此外,由于目前我国生物发酵已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等,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跨越,导致今后直接引进国外现成技术或装备的空间已非常之小。

  多管齐下促发展

  在面对产能过剩与生产成本激增等严峻挑战之时,中国的生物发酵产业曾经赖以生存的高投入、高能耗与低成本的增长模式,显然已经难以持续。

  因此钱桂敬指出,应当尽快转变增长方式、优化结构调整,全面提升生物发酵产业素质和整体水平将是全行业的首要任务。

  而且,根据《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我国生物发酵工业的产值预期将达4600亿元以上,非粮原料的比重将由2010年的5%提高到15%;以功能糖、多元醇、酶制剂、药用氨基酸等为代表的高成长性、高附加值发酵制品的比重,也将由2010年的60%提高至70%以上。

  高伏指出,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将推进结构调整打造产业的升级版作为主攻方向,要推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并提高集中度。

  针对国外先进技术利用空间的缩小,钱桂敬表示,我国生物发酵产业在抓紧全球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的同时,要牢牢把握技术创新的核心。

  “譬如企业要加强生产菌种、生产工艺、综合利用与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升行业的研究与创新能力。”石维忱说。

  高伏也表示,要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专用酶制剂,培育新型食品配料及添加剂、酶制剂、生物基材料等生物制造的新产品。

  同时,在中国推行节能减排、低碳绿色的当下,生物发酵行业虽然大幅度地降低了能耗和水耗、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但钱桂敬指出,全行业的污染治理工作离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对此,高伏也认为,今后我国生物发酵产业要继续大力抓好节能减排,研究生物转化途径及绿色制造的工艺,改造高耗能、高耗水、生产效率低的落后工艺和设备,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1年发酵工业网第1期电子周刊  |  2019年第13期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