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葡萄酒  维生素C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记者暗访河北栾城工业园 环保形势严峻

   日期:2014-07-27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浏览:1100    评论:0    
  

圣雪大成:

挂牌督办应付了事

危废处置花样百出

从华栾公司厂区出来,记者一行来到圣雪大成制药有限公司。厂区内虽然也有异味,但与华栾公司厂区相比,情况要好很多。

大成公司曾因“污水处理站部分曝气头堵塞、危废处置不规范等问题”,于去年10月被环境保护部挂牌督办,今年4月刚刚摘掉督办牌。

圣雪大成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桑宝钊表示,企业每日产生2000吨废水,经预处理后COD达到100毫克/升,之后进入栾城县污水处理厂。记者在厂区查看了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设施全部密闭。

“环境保护部华北环保督查中心查处的相关问题已经整改到位。”栾城县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桑宝钊介绍,企业每年产生土霉素、链霉素菌丝共计1000吨左右,分别由石家庄翔宇环保技术服务中心和石家庄皓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处理,并向记者出示了危废处置合同与转运联单,大约每10天左右转运一次,每次大约30余吨。经仔细查阅,在今年2月份,圣雪大成与翔宇环保和皓轩环保分别签订了菌丝处置合同(2014年度),预计菌丝产生量分别为3000吨和1100吨。皓轩环保则是由圣雪大成投资建设的危废处置企业。这两个企业均具有危废处理资质。

根据这些数据,菌丝的合同处置量比产生量多出3倍,何以如此?桑宝钊的解释是“为了留够余量”。

根据环保部门统一对危废进行监管的要求,危废产生单位应根据实际产生量签订处置合同,也就是说,产生单位签订的合同量必须等于或者大于产生量,不过,“余量超过产生量3倍”并不符合逻辑。

一位熟悉业内情况的人士表示,如果签订总的处置合同量为4100吨/年,则实际产生量也应该与此数相去不远。

记者随后分别调查了这两个危废处置单位。翔宇环保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圣雪大成与其签订了每年3000吨的处置合同,但实际上,今年以来总共转运过来263.49吨。

那么,圣雪大成的其他菌丝应该是运往皓轩环保进行处置。根据石家庄环保局网站上关于这一项目的环评公示信息(《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石家庄皓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抗生素菌丝体焚烧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项目位于赞皇五马山工业区,总投资1404.16万元,年处理菌丝体能力为1500吨。

穿过雨后泥泞的乡间小路,一路颠簸后记者来到了五马山工业区。然而记者在工业区里仅有的两条路上来回穿行数趟,仍未发现目标。在叫开了数家企业的大门一一询问后,得到的答复全部都是“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根据环评文件所指明的位置,皓轩环保就在一马路某处。而现场却不见任何与皓轩环保公司相关的标记。无奈,只有继续根据坐标逐个企业询问。

在一个没有任何名称标识的厂区门口,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是“海创建材厂”的厂区,但有个名为“皓轩”的公司租用了厂区的一块地,与他们并无关系,并指出了其所在的方向。

顺着这名男子所指的方向,记者一直走到了厂区的最南端,绕过了一堆高高的土石后,才看到了一扇紧锁的铁栅门,里面就是男子口中的“皓轩”公司。

这是个崭新的厂子。大门外的黄土路上,有两道淡淡的小轿车车辙。

公司大门紧锁。向里看去,门口的值班室内空无一人,门窗紧闭;整个厂区没有任何企业标志或牌匾;雨后的水泥地面和厂房一尘不染,和与之相连的荒草地形成鲜明对比。这片不大的区域夹在海创建材、波尔陶瓷等四个企业之间,显得格外安静。

为查明实情,记者从围墙的一个缺口处进入了厂区,通过主厂房窗户记者看到,数百平米的厂房内安装有一套崭新的焚烧设备,银灰色的机器表面落满了灰尘,地上水盆、扫帚随意放置,一台机器旁还有半袋剩下的类似水泥的材料。

在厂区内,记者发现了挂着“危废暂存库”牌子的库房。三间库房分别标着“菌丝渣库”、“飞灰残渣库”、“辅料库”字样。记者推开门后发现,“飞灰残渣库”里仅有几袋废料堆放,而“辅料库”中更是屈指可数的数袋原料,偌大的库房里空空如也。

从这个“皓轩公司”出来后,记者见到了海创建材厂锅炉房的几名员工。一名女员工告诉记者:“这个厂的人十天半月来一次,平时都没人,也没见他们进过几次货,老是这么空着。”

而门岗值班员的说法更令记者惊奇:“今年这半年,我前后加起来总共只见着他们来过没几次,运货车最开始好像来过三两次吧?平时连个人影都没有,更别提生产了。”

这样一座资质俱全的危废处置设施,原来仅仅是一个摆设,至少现场情况说明,从建成到现在,这套设备基本没有运行。那么,圣雪大成每年产生的绝大多数菌丝也就“下落不明”了。我们有理由怀疑,今年前几个月运送到翔宇环保处置的260多吨菌丝,也仅仅是为了应付环境保护部“挂牌督办”以及地方环保部门监察的权宜之计。

从左手到右手,表面上证据齐全、联单历历,私下里逃避监管、陈仓暗度。圣雪大成的这一手“花活儿”做得实在漂亮。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已经建设了处置设施,为何不用?这笔账其实很好算。委托专业企业每处置一吨菌丝,产废单位要支付2000元;自己投资建设设施,运行成本甚至还要更高。即便按照每年1000吨菌丝的产生量,每年可节约处理成本200万元,如果按照圣雪大成在合同上预估的产生量4100吨来算,每年就能省下800余万元。这座投资1400万的设施,用不了两年就能“回本”。

这是一个企业的如意算盘。但作为“制药救人”的药企,无论是华北制药华栾公司,还是圣雪大成公司,或是其他如此盘算的企业,却丧失了其生存的根本。

药品未出厂门,臭味已扑鼻而来;药品尚未治病,环境已因其得病。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我国部分制药企业的发展理念,究竟是造福万民,抑或贻害一方?(姚伊乐 邢飞龙)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1年发酵工业网第1期电子周刊  |  2019年第13期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