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葡萄酒  维生素C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凯赛生物拟募集资金46.99亿元提升产能

   日期:2019-12-12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董添    浏览:1053    评论:0    
核心提示:12月10日晚,上交所披露了凯赛生物科创板首发上市申请的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募集资金46.99亿元,用于生物法癸二酸、长链二元酸、长链聚酰胺项目以及生物基聚酰胺工程技术研究建设,并补充流动资金,夯实丰富现有业务及产品线,提升公司产能。
  

 12月10日晚,上交所披露了凯赛生物科创板首发上市申请的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募集资金46.99亿元,用于生物法癸二酸、长链二元酸、长链聚酰胺项目以及生物基聚酰胺工程技术研究建设,并补充流动资金,夯实丰富现有业务及产品线,提升公司产能。业内人士称,生物制造以生物质为原材料或运用生物方法进行大规模物质加工与转化,发展前景广阔。

丰富产品线

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拟发行不低于4166.82万股股份,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发行后总股本约为4.17亿股(不包括超额配售选择权)。本次发行采用向网下投资者询价配售与网上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定价发行相结合的方式,或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认可的其他方式。

募集资金用途方面,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4万吨/年生物法癸二酸项目拟使用资金17.11亿元,生物基聚酰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拟使用2.08亿元,凯赛(乌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拟使用7.8亿元,补充流动资金拟使用20亿元。

公司表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内容全面,涵盖了生产类型项目、研发类型项目以及补充营运资金。募投项目与现有业务具有一致性和延续性,可以夯实并丰富现有业务及产品线,提升公司产能。同时,为公司未来技术研发创新及战略实施奠定基础。

其中,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4万吨/年生物法癸二酸项目、凯赛(乌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依托公司在基因改造、发酵技术、提取纯化和聚合工艺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及生产经验,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公司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的品类和产能,完善公司在聚酰胺产业链的布局,提升盈利能力。

招股说明书显示,基于公司2017年、2018年度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37亿元、4.6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6亿元、4.36亿元;同时,结合报告期外部股权融资情况、可比公司市场估值情况,公司选择适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2.1.2条款的第一项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

2016年-2018年以及2019年前三季度,凯赛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9.29亿元、13.68亿元、17.86亿元和15.8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亿元、3.37亿元、4.68亿元和3.73亿元。

行业前景广阔

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C283生物基材料制造。产品主要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生物基戊二胺和生物基聚酰胺。

业内人士称,生物制造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生产方式,以生物质为原材料或运用生物方法进行大规模物质加工与转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工业商品,生产过程绿色、条件温和且具备经济性,作为解决人类对传统石化、化工产品的过度依赖,以及与之相伴的环境污染、安全风险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收入来自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的销售。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12.97亿元、16.21亿元和14.34亿元;占比分别为98.19%、99.23%、97.97%和98.35%。长链二元酸产品的客户主要来自高性能聚酰胺、热熔胶、香料、涂料、防锈、润滑剂等行业。

此外,生物基戊二胺可作为聚酰胺56、聚酰胺5X及其他化工生产合成过程的原料,目前阶段以内部使用为主,作为公司生物基聚酰胺生产单体;部分提供给下游客户进行应用开发。国内聚酰胺行业(特别是聚酰胺66)长期受到欧美企业对原材料供应的限制,公司实现该产品规模化生产,有望打破进口垄断。

公司表示,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产品的市场潜力较大,公司计划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同时,未来将进一步扩大生物基聚酰胺的生产和销售。聚酰胺应用于纺织、电子产品、薄膜、汽车零件、环保涂料等行业。

进一步向下游延伸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其中,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主要包括不同碳链长度的二元酸单体以及由若干单体混合而成的混合酸;生物基聚酰胺以PA56为主,以及PA510、PA512等高性能长链聚酰胺。

聚焦聚酰胺产业链基础上,公司进一步向下游聚酯酰胺PETA延伸。公司筹划与下游客户合作构建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园,通过不断优化公司的产品结构和产业链布局,持续关注行业整合升级机会,使公司在行业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752.41万元、6107.9万元、9120.79万元和7110.6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04%、4.47%、5.11%和4.48%,研发收入占比较为稳定。同时,公司建立了一支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研发队伍,在分子生物、化学、聚合、材料应用等方面具备丰富经验。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研发人员合计20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1330人的15.04%。

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自创立以来,经过近二十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在生物制造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生物制造理论技术及产业化方法研发、制造平台,拥有合成生物学、细胞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学科的研发团队,并拥有上百项专利。随着技术进步及下游需求的不断挖掘,公司产品的迭代和创新将引领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公司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公司表示,将持续关注生物基产品应用开发升级,积极拓展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新产品种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与下游行业合作,开发新应用领域。凭借生物基戊二胺独特优势,打造高性能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平台,并进一步聚焦其材料改性、纺织等应用开发领域。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1年发酵工业网第1期电子周刊  |  2019年第13期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