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葡萄酒  维生素C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元一生物」计划进一步拓展虾青素在农业上的应用

   日期:2024-04-12     来源:36kr    浏览:286    评论:0    
核心提示:36氪了解到,「元一生物」创始人张骊博士就读于美国雪城大学生物医学与化学工程系,在「元一生物」之前已具备创业经验。「元一生物」不仅聚焦于合成生物学研究,更注重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市场的深入开发。张骊表示:“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要在科研上取得进展,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进展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得益于市场经验及敏感度,「元一生物」护肤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张骊说:“我们出终端产品的目的是推原料,做出效果后再为相关企业供应原材料,目前我们也在申请二类医疗器械用于医美院线。”
  
 在21世纪的科技浪潮中,合成生物学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正引领着一场生物制造的革命。近日,36氪在一场生物农药领域闭门交流会上遇见了元一(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一生物”)的创始人张骊,她表示,随着资本市场与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元一生物」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1
 
元一生物
资料显示,「元一生物」是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领先微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研发生产型公司。应用领域包括生物药CRO、医美护肤品活性原料、经济动植物营养、营养保健食品、生物新技术等,正不断拓展合成生物学的应用边界,为多个行业提供可持续、高效的解决方案。
「元一生物」在2022年完成了5000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2023年第四季度完成了近亿元A轮融资。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资源压力加剧,传统农业面临着产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如此背景下,2023年12月,「元一生物」与大北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农业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此次合作将合成生物学与农业产业相结合,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环境负担,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
张骊说,「元一生物」此次农业领域合作的目的是助力农业产品改变生产方式、提升农副产品营养价值,实现增产增效。
2
 
「元一生物」创始人张骊在论坛上发言
产品优势方面,张骊介绍:“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合成产品,「元一生物」的虾青素更为纯正,不含化学杂质,对动物体更为友好。特别是其全左旋虾青素,有助于促进甲壳类动物脱壳,不仅在动物的营养保健方面有着广泛应用,还可推广至植物领域,提升植物生长的营养水平。”
3
 
「元一生物」检测实验室
技术成本方面,以往的藻类来源虾青素,如雨生红球藻,养殖成本高过;再比如红发夫酵母和海洋红酵母产生的虾青素生物性能不够好,只具备着色功能。而「元一生物」生产的虾青素经由深度研发与技术改进,其滴度提升8倍,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张骊认为,无论是生物性能还是成本,「元一生物」虾青素都较前两者有较大优势,由此,虾青素才能广泛运用到动植物营养上。这既是「元一生物」技术创新的关键体现,也是开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5
 
「元一生物」发酵设备
目前,国内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元一生物」计划进一步拓展虾青素在农业上的应用,包括开发更多种类的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提升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元一生物」已拥有十多个产品管线,除上述的虾青素外,还包括护肤品领域的相关原料。
张骊介绍,公司护肤品原料领域的产品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因其高活性的特质,超氧化物歧化酶被广泛应用于防晒抗辐射、抗氧化、抗炎等多种功能性护肤品中。“一些产品在出厂的时候,超氧化物歧化酶已经没有什么活性了,所以我们的目的是重新教育市场。”她说。「元一生物」利用AI技术进行蛋白质活性位点突变进化,保持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研发了护肤品管线“元彩”系列,已投放到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
6
 
「元一生物」化妆品牌“元彩”
在护肤、农业等多方布局的实践中,张骊意识到「元一生物」顺应着时代机遇正在快速发展。
 
政策方面,从“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着力打造生物经济新动能,再到“十四五”生物经济规划多次提及合成生物学,国家正在加快对合成生物学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支持。这为「元一生物」提供了有利的成长环境。
 
绿色发展方面,合成生物学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一些微生物本身的特性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从而有助于降低工厂的碳足迹,符合全球碳中和的发展趋势。
 
资本投入方面,「元一生物」创立于2021年,至今已得到两轮投资,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但市场环境也只能谨慎乐观,不少企业都将目光放在合成生物学这一新兴领域。这些企业在选品上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
 
面对同质化竞争,张骊说道,“整个市场规模其实在缩小,增量还没有起来,这些产品在一些新场景上的应用还没有那么快速地被开发出来。因此,这种同质化竞争是合成生物学公司最大的挑战。”
9
 
「元一生物」发酵车间
 
谈及产学研合作成效,张骊认为,目前合成生物学领域产学研结合转化得非常顺利的例子仍占少数。她表示,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高校或者是科研院所的研究在做产业化的时候会存在一些困难。“高校实验室的生物培养环境跟工业培养环境存在一定区别,而生物本身比较敏感。因此,在替换培养基或者溶氧供给量达不到实验室水平等情况下,产品产量会受到较大影响,”张骊说,“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企业面对同质化竞争、产学研转化不够顺畅等问题,张骊认为「元一生物」有着穿越周期的能力,因为她背后是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她也能清楚地认知到企业的优势和短板。
 
在人才与技术领域,「元一生物」超过40人的研发团队中,80%以上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这样的团队能够持续不断地研发增加行业竞争力的产品,推进技术突破。
10
 
「元一生物」发酵设备
 
与此同时,「元一生物」在市场方面已积攒了经验。36氪了解到,「元一生物」创始人张骊博士就读于美国雪城大学生物医学与化学工程系,在「元一生物」之前已具备创业经验。「元一生物」不仅聚焦于合成生物学研究,更注重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市场的深入开发。张骊表示:“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要在科研上取得进展,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进展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得益于市场经验及敏感度,「元一生物」护肤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张骊说:“我们出终端产品的目的是推原料,做出效果后再为相关企业供应原材料,目前我们也在申请二类医疗器械用于医美院线。”
 
谈及「元一生物」未来的规划,张骊表示,去年第四季度,「元一生物」顺利完成了A轮融资交割;随着公司专利成果的确认,「元一生物」将积极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若满足专精特新企业的标准,「元一生物」也将启动申报流程。同时,张骊表示自己深知「元一生物」作为合成生物学产业平台的优势与短板,因此她期待未来能与产业链上下游各优秀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并与各投资机构与投资人进行深度交流。
文 | 马靖远 王晓鑫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1年发酵工业网第1期电子周刊  |  2019年第13期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