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葡萄酒  维生素C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近况

   日期:2009-09-24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1106    评论:0    
  

 7月9日上午10点整,香港中化大厦。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张贺文与加拿大上市企业Microbix公司董事长William先生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就在几分钟前,两人经过再一次洽谈,正式达成了1亿人份/年流感疫苗项目的合作意向。按照合作意向,Microbix公司将投资14亿元在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1亿人份/年流感疫苗产业发展中心。据悉,该项目不仅是中加建交以来双方最大的合作项目,而且项目如果顺利实施,将使基地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规模的流感疫苗生产基地,同时还将填补我省空白,对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基地又将引领三湘医药阔步前行!

  从1999年到2009年,短短10年时间,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高速成长为三湘医药的行业“巨子”:入园企业100多家,年产值突破了100亿。在不断实现自身“超常规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了业内的“领头雁”,在行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引擎”的作用。有人说,虽然省内知名药品企业很少,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药品企业,但是却有一个叫得响的医药园区,浏阳产业集群在全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看浏阳医药园,就基本了解湖南医药。”业内专家亦如此评价现今的基地。的确,基地的产值不仅占到了全省医药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且园内企业的现代化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更是整体处于业内先进行列。“引领”,也许这是对基地这些年在湖南医药发展中所起地位的最好注解。

  (一)

  三湘大地,医药资源丰富。有权威统计表明,全省中药材总量占全国第2位,医药研发力量居全国第5位。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研发实力,肯定会让人想起“高速发展”这个字眼。但是现实常常让人失望。10年前的湖南医药经济在全国默默无闻。1998年,全省医药经济总量仅几十个亿,在全国排21位。

  资源大省怎样才能成为经济强省?资源优势如何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不少有识之士在思考这个问题。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时为省医药管理局工作的张贺文同样在思考这个问题。1998年,张贺文获得了一个将想法变成行动的机会,并且他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这一年,年仅31岁的他被组织派到浏阳挂职担任副市长。当时的中国,各地都在圈地大搞“开发区”的热潮中,浏阳的领导班子也不甘落后,在离浏阳市县城10多公里远的洞阳镇的一片荒山中,圈了一大片土地,准备发展浏阳的经济开发区。可是地圈下后,对于未来开发区的产业如何定位,却难以定论。有人建议把这里建成浏阳花炮的原料产地,有人建议将这里发展成为机械制造基地。几年下来,并没有形成理想的方案。年轻的张贺文到来后,凭着年轻人的激情和闯劲,凭着他在医药管理部门工作多年的经历,凭着对医药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和思考,凭着对湖南医药产业状况的了解,有了他自己的想法。经过半年多的调查研究,张贺文毅然向当时浏阳市的市委书记提出建议,希望在这里建一个医药专业园区。汇报出人意料的顺利,市委书记当场同意了张贺文的建议。1998年11月,园区建设方案获得有关部门同意,园区建设正式起航。

  (二)

  生产条件差,创新能力欠缺,产品多是简单仿制,这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省医药企业的整体状况,也是制约我省医药经济发展的“瓶颈”。即将呱呱坠地的医药专业园区将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是重走人家的老路,还是另辟蹊径,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血路?走人家的老路,搞产品简单仿制,短期看,成本低、风险小,但是长远肯定是死路一条。另辟蹊径,短期肯定难度大、风险大,但是长远道路肯定越走越宽广。年轻的张贺文,凭借自己的激情和闯劲,决定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来。

  “基地建设必须高起点,进入基地的企业须是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产品必须是创新产品。”这是张贺文最初给基地建设确定的几条硬“杠杠”。他的理想是把基地建成“湖南药谷”,成为三湘医药企业发展的“范本”和医药产业的创新基地,打造三湘医药的核心竞争力。张贺文的目光是那样的宽广和长远。但是,他知道,他的这些“美好理想”,并非“天方夜谭”。有着省医药管理局工作经历的他,对湖南医药经济的状况了解颇深。湖南不仅有丰富的医药资源,有雄厚的医药科研研发实力,而且有诸多医药科研成果一直躺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柜子里。这一大批科研成果一旦转化,其发展后劲和前景都是非常惊人的。

  值得高兴的是,他的这些“美好理想”,很快赢得了浏阳市委决策层的高度认同,也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和有关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张贺文并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他背后有强大的支持团队。团队的支持和信任,给了张贺文信心、力量和勇气。

  要高起点立园,科学规划是前提,也是重点。基地在刚开始资金还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以超前的眼光,果敢的气魄,花费100多万元,聘请国内顶尖的同济大学专家作了基地总体规划,勾画出了一个总面积达到21平方公里的“湖南药谷”宏大蓝图,在这份规划中,生态、环境、和谐这些核心价值和理念得到了充分彰显,日后也成了长沙发展生物产业的金科玉律。

  组建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任何时候,人都是决定因素。而生物产业由于门槛高、专业性强,很多时候都让各种资本望而生畏。所以要做到高起点立园,打造三湘医药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团队,来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专业化的队伍,才能有专业化的服务;专业化的服务,才能引来专业的企业,产生专业的效应。决策层一开始就规定,园区管理机构人员必须由专业化的人员组成,这也成为多年来基地发展的一条准绳。事实证明了坚持这条准绳的正确性。现在基地管委会80%的人员都是专业人才,不少还是医药界、科研界的“精英”,其中还有四分之一的人员有留学背景。这些专业人才提供的专业而优质的服务,越来越成为基地的品牌,赢得了企业的首肯和业界的赞誉。“在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政务大厅里,最有特色、最吸引人的就是医药专业化服务中心。这个中心不仅能提供申领工商执照、报建审评等‘常规动作’的服务,还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自选动作’:为企业提供医药认证、新药申报等专业指导,为投资者提供新药筛选、投资组合设计……”一位已在基地创办医药企业的老总深有感触地告诉我们,他以前是一名建筑老板,基地提供“量身定做”的专业化服务,让他感觉在这里投资放心、省心。3年前,这位医药方面的“门外汉”,就是冲着基地的专业化服务,才斗胆投资到这里办企业,目前他的企业已经从刚投产时的年产几百万,上升到了接近一亿元。

  高起点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型企业,必须有一个好的创新平台。基地先后斥资3亿多元建起了湖南医药科技创业中心、湖南省实验动物中心、中南医药物流中心、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辅导中心、委托加工服务中心、湖南医药人才交流中心、湖南省检测分析中心等平台,在研发、中试、生产、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都组建了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和机构,随时为投资者提供专业化服务,形成了国内生物医药园区首屈一指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打造出独有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园区建起了11个公共实验室,其中三个正在申报国家工程中心。去年又建好药品安全评价中心。今年在省科技厅帮助下,动物实验中心又将建成,预计在年底将投入使用。这也是湖南省唯一的一家动物实验中心。过去,基地新药研发出来后,要进行的动物实验只能去国外,成本非常高。动物实验中心建好后,湖南省内的新药的动物实验可以在园内完成。产业服务体系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服务平台更加完善,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培育产业集群。市场竞争,关键还是靠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基地一方面联合省内的医药工业研究所、中医研究院、中医中药大学等科研院所,在基地的湖南医药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培育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高科技项目;另一方面,基地为这些项目四处寻找“婆家”,吸引各种资本对接项目。湖南泰尔制药有限公司刚进入基地时,在产品开发没有找到明确目标,园区管委会从项目库里找到“安君宁”这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中药戒毒项目,推荐给企业,园区整合各种资源,使企业从拿到处方到建厂、产品投放市场只用了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按照这种模式,“泰尔制药”随后又陆续成功开发了一系列中药保健品,成为基地中药企业的龙头老大,去年企业工业产值达8亿元,纳税过2000万元。正是依靠这种打通“产、学、研”的成熟的运作模式,基地成功扶持了现代中药、生物芯片、药用辅料、高端原料药等特色产业集群,涌现了斯奇、威尔曼、泰尔、守护神、安邦、九典等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基地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大批响当当的品牌:创造了我省有史以来科技附加值最高的新药“阿米福汀”;全国零售市场销售额第一的戒毒药物和神经类药物“安君宁”;单一品种销售过亿元、年创税达3000万元的生物制剂“斯奇康”全国销量第三的保健品“维亭”……

  (三)

  去年以来,一场源于美国金融风暴引起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受其影响,许多行业都呈现缓慢发展甚至衰退状态中,但是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提供的一组数据却显示,这里不但没有任何影响,而且逆势而上,高速发展。截至6月底,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61.32亿元,与去年同期比增长31%,其中规模工业实现产值55.23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财政税收2.16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9亿元,同比增长4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9亿元,其中到位外资1960万美元。新增就业3200人,同比增长350%。

  数字最枯燥,数字也最能说明问题。事实上,基地快速成长的10年,也是我省医药经济高速发展的10年,有统计数字显示,这10年中,我省医药经济发展速度年均达到了30%,是全省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去年,我省医药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位也由10年前的21位,上升到了15位。权威人士认为,这与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崛起和所起的拉动作用分不开的。去年基地总产值突破100亿元,超过全省医药生产企业创造总值的四分之一。今年基地产值更是有望达到120亿元,实现税收4亿元,对全省医药经济总值的贡献会更上一个台阶。

  这里,最令人骄傲的不只是经济指标一个因素。置身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仿佛就像进了一个城市公园。放眼四望,但见这里“园在山中,厂在树中,人在绿中。”这是一个外地专家对基地的评价。还有人说,这是“两型社会”建设的范本。事实上,这也是基地建设者一开始就追求的目标。如今,努力获得社会认可,能不叫人高兴么?基地企业无论是生产条件,还是产品,都是高起点。在硬件上,基地要求每个企业都必须严格按照GMP的要求进行布局和组织生产,目前基地企业GMP的通过率达到100%。可以说,每个企业都是一个现代化的工厂,每个车间都是窗明几净的活动场所。置身基地企业的车间,若不是那些隆隆作响的机器声在提醒你,若不是那些包装精美的药品在你眼前,你或许都会忘记自己是在一个药品生产企业中。有人说,基地的发展、壮大,大大提升了我省医药行业的整体质量。这话一点也不过分。

  提升了湖南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关键靠核心竞争力,关键靠产品。就医药行业而言,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企业是否有创新能力,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值得高兴的是,基地企业的产品70%都是创新型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权威统计显示,仅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一家,就自行研究和开发了逾百个新药,其中80多个已获得新药证书,有40多个新药已获准进入或已完成临床研究,新药研究水平居国内同行业前列。湖南华纳大药厂有限公司,利用自身的资金、人才、信息及新药研究等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注重于新药的研制与开发,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系列新药的研究开发工作,并与一些国内知名企业签订了多项技术转让协议。至今,该公司已累计实现技术转让合同金额1610万元,成为我省新药技术开发领域的后起之秀。这样的例子,在基地,真是太多太多。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的相继问世,为企业和基地奠定了强大的发展后劲,也为湖南医药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四)

  走过辉煌10年,如今基地已今非昔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放眼未来,基地该如何进一步拓展?

  “要说下一步的发展,应该是两个目标,一是进一步把基地企业做大做强,二是进一步把基地做大做强。”作为基地的创立者,也是基地发展的灵魂,张贺文对基地未来可谓早已胸有成竹。“做大做强企业和做大做强基地,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的。”他如此诠释自己的理念:“企业是基地的依靠,只有企业大起来,强起来,基地才会真正强大起来。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基地强大起来了,才会不断给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专业的指导、良好的环境。”

  在湖南医药业界,都有一块心病,这块心病令许多业界人士寝食难安,也常常令张贺文惶恐不已。应该说,湖南医药这些年早已迈上了“高速路”,发展步子平稳,发展速度惊人。但大家知道,这只是跟自己的过去比。横向跟兄弟省市一比,就不能不令人汗颜。湖南医药生产企业虽有100多家,但都是散、小、弱。在全国排得上号的,还几乎没有一家。有人说,湖南全部医药生产企业每年创造的总值还比不上有的省份一家大型企业。散、小、弱就缺乏规模优势,一旦与人家“枪对枪”在市场上拼杀,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从省里到地方,这些年,很多人都在千方百计想办法,如何进一步使我省医药企业在多的同时大起来,在生产总值增加的同时产生规模效应。张贺文更是想在这方面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值得高兴的是,他不仅有了打算,而且有了具体设想——

  方向上,实现重点突破。主要在两个“原”:即原始创新和原料药工业。在原始创新方面,重点在科技成果产业化、疫苗产业发展、生物疹断试剂、中药现代化等。在原料药工业方面,重点是引进福来格和德国生物发酵技术,对抗生素合成进行重大改造。

  内容上,注重新药开发。有色集团引进生产的抗流感新药帕拉米韦三水合物,迪诺制药研发的诺福素,天赐生物的抗癌药,威尔曼公司的精神类药物等均已立项审批。这些都是国家的一类新药。在目前这种湖南省国家一类新药数量很少的状况下,这些新药的开发,为湖南省药品库增添了新的品种。园区还打算以直接支持的形式,投入100万到天赐制药。

  途径上,建设两个引导基金。医药企业的互助担保基金和生物产业基金。担保基金要有5000万元规模。生物产业基金规模要更大,其中100亿元放医药园。通过基金的引导,把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做大做强。

  外交上,扩大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古巴、美国、英国等国的先进技术。与加拿大合作的投资14亿元的疫苗项目,是目前加方在中国投资最大的医药项目,该项目有望明年开工建设。同时,基地作为国家发改委推荐的,与古巴政府合作开发生物技术的三大主体之一,也在推进中。目前,古巴国家生物代表团先后四次来园区考察交流,园区也对古巴进行了多次回访。

  战略上,促进园区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推动企业上市。园区有18家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现在有5家已进入省政府的推荐名单。把园区办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联合湖南的大学及投资机构,共同对企业进行改制。

  如何辅佐企业,张贺文想得很细,想得很远。如何规划基地的未来,张贺文同样思考得很多。他说,基地未来将更加注重完善优质的服务理念,从打造服务平台的角度,一如既往地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理想的创业环境,最专业的产学研一体化指导。

  具体说来,一是要把基地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生物经济社区。社区将集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信息、生物制造业、科研、进出口贸易、生物会议和论坛等于一体,像博鳌一样,成为汇集医药行业大企业的中心,成为传承生物文化的中心,让园区成为长沙市城市周边的新亮点。

  二是以基地为龙头,打造临港经济区。建成三个同心圆,即以机场为圆心,一个是加速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圆;一个是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机遇,适当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和加工产业的圆;一个是以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依托,打造生物经济社区(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的圆。

  展望未来,张贺文满怀激情:届时,一个立体的、更加强大的生物产业集群将更加光鲜地呈现在三湘父老面前,三湘医药将阔步迈上一个新台阶。也许再过10年,基地会令您更加刮目相看。

  笔者衷心祝愿这一系列美好蓝图能很快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1年发酵工业网第1期电子周刊  |  2019年第13期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