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葡萄酒  维生素C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融资潮中的合成生物公司,往何处去?

   日期:2022-05-30     来源:果壳    浏览:395    评论:0    
核心提示:5月26日,APEC中国青委会联合果壳硬科技,邀请多位合成生物学创业公司高管,以及投资人等嘉宾,与观众一同交流新兴技术合成生物学,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执行秘书长、APEC中国青委会执行委员蒋利作活动开场发言。本次活动为闭门会,信息量较大,本文仅作简要回顾。
  
 食品、医药、农业、能源、化工、消费……合成生物学的“旗子”已经插向了我们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2021年,合成生物学行业融资规模以千亿计,这项曾被视为“生命禁忌”的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科学家、投资人眼中,哆啦A梦的“四次元口袋”——无论你想要什么,“神奇微生物”都能给你变出来。

声势浩大的融资潮背后,合成生物学同样问题多多。能做的产品有很多,但合成生物学公司该如何选择?玩家越来越多,行业究竟有多少泡沫?化工手段便宜又高产,合成生物学手段的价值在哪?

为了解答从业者诸多疑惑,5月26日,APEC中国青委会联合果壳硬科技,邀请多位合成生物学创业公司高管,以及投资人等嘉宾,与观众一同交流新兴技术合成生物学,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执行秘书长、APEC中国青委会执行委员蒋利作活动开场发言。本次活动为闭门会,信息量较大,本文仅作简要回顾。

为什么要发展合成生物学?

分享人:董志扬(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

近200多年来,化工生产了大量塑料、化纤,但最近几年似乎也走到了尽头,最明显的便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化工生产的原料多为石油基,而生物合成则以淀粉和农产品为原料,能做到可持续的绿色循环。

在工艺端,化工生产需要高温高压催化剂等反应条件,但生物合成利用的的细胞反应条件为常温常压,并且化学催化效率更高。

最后在后处理端,合成生物学一方面可以改造微生物,使其参与处理废弃物,另一方面该手段生产的生物基材料更方便回收利用,环境负担更小。

在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合成生物学及其产品有望的到政策倾斜,助力碳中和。未来,这些工业化的技术手段,或许还能用以解决全球的粮食供应问题。

合成生物学如何改善人类生活/生存条件?

分享人:张科春(西湖大学教授、元素驱动创始人)

元素驱动想解决的问题有两个: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公司有三个核心方向——生物降解材料、可持续发展农业和粮食安全。

首先是生物降解材料。

白色污染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但现有的各类可降解材料仍存在一些缺陷。此类材料有三个典型代表:

一个是丁二醇酯(PBAT),全球现有产能50万吨/年,规划产能560万吨/年,但是该材料丁二醇(BDO)成本占比高;

二是聚乳酸(PLA),这是目前最成功的生物降解材料,但是它不耐高温、不耐油,玻璃化转变温度高,没有韧性;

国内外一些公司在做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但是这种材料成本比较高,至今还在尝试商业化规模量产。

我们在美国的时候设计出一种全新的生物降解材料PMVL,这种材料能够拉伸18倍,在土壤中半年时间就能降解70%。比较特殊的是它还可以回收,加热到250摄氏度就能回收97%,在成本和性能方面比一些现有材料有优势。

可持续发展农业方面,我们开发了一个非磷酸化糖代谢平台,可以利用秸秆、蔗渣等可以生物转化的碳源,构建各类大宗化工品的生物合成路线,能把一些公司需要十几、二十几步的反应,减少到五步,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我们公司在合成生物学生产替代蛋白方面也储备了三四个技术,目前已有两个产品可以进入规模量产,希望可以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一点贡献。

合成生物学很环保?未必

分享人:张嘉恒(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萱嘉生物创始人)

化学合成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仍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一些复杂的分子合成路线非常长,综合产率很低,它的生产成本相应的就会比较高,比如抗肿瘤药物紫杉醇。另外,化学合成会产生一些副产物、无法回收的催化剂和废弃溶剂,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

那合成生物学能否与100%的绿色化学划等号呢?我认为没有那么简单。

目前的基因工程技术不能让微生物100%的产出我们想要的分子,所以合成生物的生物催化过程仍然会有很多副产物。另外,如果产物是脂溶性小分子的话,它的产物仍然要利用低沸点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所以生物合成的过程中仍然掺杂了很多传统化学工艺,这同样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一种结合了超分子化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新材料,或许能最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材料名为超分子结构溶剂,主要包括天然深共熔溶剂、离子液体和低转变温度混合物三种。这种材料本身就是具有功效的活性物或者溶剂,可以替代添加剂、催化剂和反应底物,在反应中它所有的原子都会转移到产物里,这样它的原子经济性就是100%。

目前,这种材料也在于提取技术、药物增溶/改性技术进行结合。比如瑞士的香精公司奇华顿也在用超分子结构溶剂开发新的材料。

在生物催化中,超分子技术的优势有三点:

一是提高酶的催化活性。超分子溶剂可以改善细胞膜内外的传质,保持酶地催化活性,并且酶在超分子溶剂中的稳定性更好;

二是提高酶的选择性。超分子溶剂对反应底物和催化产物的溶解性好;

三是提高酶促反应产率。超分子溶剂可以作为保护剂用于水解反应、酯交换反应、氨解反应等催化反应中,提高产率,并且比有机溶剂更便宜、可循环利用。

萱嘉生物目前已经基于这种技术,生产α-熊果苷、甘油葡糖苷、VC葡糖苷、β-葡聚糖等。其中,甘油葡糖苷有6个同分异构体,效果最好的是2-α-甘油葡糖苷的构型,某知名外企利用化学法生产这种原料的产率为1.99%,用纯合成生物技术的产率是34.87%,但是用超分子技术结合合成生物,能把产率提高到54.82%。

我们希望通过超分子技术,在分子层面推动行业变革,让合成生物学从绿色和经济性上实现统一。

如何填补缺位的“从1到10”?

分享人:罗小舟(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森瑞斯生物创始人)

假如我们简单地把合成生物学分为从0到1、从1到10和从10到万三个阶段。那从0到1指的是基础科研和应用科研,这个环节的不确定性很高,公司很难做,应该交给科研单位;从1到10则是工程研发,这一步需要利用工程学改善生物生产的路径,使它以接近或超越替代物的生产效率生产目标产物;之后是从10到万,优秀的菌株从实验室进入生产环境,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但行业现状是,科研机构完成了从0到1,工业化只做从10到万,中间的环节是缺失的。森瑞斯生物的工作就是完成这从1到10的过程。

我们从工程学领域吸取到不断完善研发工具、积累可复制研发工艺的经验,在研发工具方面开发出合成生物学领域的设计学习软件,把设计过程标准化、提高研发效率。另外,我们还开发出高通量自动化平台,并且不断扩充功能和样本库规模。

利用这些工具,森瑞斯生物在6个月内对一种生产黄酮产品的重要中间菌株进行了两次迭代循环,使其产量超过过去17年全球科研的产量记录。

合成生物学技术转化,蓝海在哪?

分享人:梅鹤祥(中国化学制药协会化妆品专委会发起人、弗图医学创始人)

合成生物学应该如何进行技术转化?在我看来有四点:直接产物、中间体、酶转化和平台技术。

直接产物和中间体方面,动植物提取物的价值较大,如角鲨烯和金合欢烯等昂贵的天然原料,都可以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合成,并且纯度更高。另外,从产业优化的角度上说,一个起始化合物能够获得越多有用的产物,越有利于优化成本,如酶法合成角鲨烯的反应中,还能同时得到金合欢烯和其它香精原料。

酶转化方面也有很大优化空间。因不同的技术路线成本存在较大区别,所以更成熟、收率更高的技术路线在市场上更具优势。另外,酶促反应活性和稳定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产业。

工具平台方面,日化领域的微生物技术平台和设计软件前景广阔。

圆桌&观众提问

嘉宾主持:应金凤(穆棉资本创始合伙人)

应金凤:第一个问题是替创业者提的。穆棉资本持续在多个领域全力支持前沿科技项目的融资,比如我们服务过加州理工大学物理博士的光量子芯片项目“意子信息”,还有国内首个3D写实虚拟人Ayayi。在我们服务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这些项目在真正落地之前,需要长时间研发投入,也需要团队有非常坚定的信心。各位在选择方向和前期投入时,靠什么坚定自己的方向?有什么值得分享的关键时刻?

张科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喜欢做一些新的东西,我自己也一直在化工系做研究、教学生,如果能做出对社会、世界有影响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驱动。

罗小舟:其实我一点也不坚定,我的科研原则是哪里好玩就去哪里。我也希望课题组的人探索不一样的东西,我们观察到机器学习在合成生物学方面可能会有很大用处,甚至有计算机系的学生来和我们一起做一些有意思的工作。

梅鹤祥:一是专注度,研究需要开放的氛围,但产业来讲需要专注和聚焦。行业竞争最重要的就是把握时间窗口,如果专注度不够有可能会错过机会。二是知识产权,欧美企业对知识产权十分注重,在把产品推荐给大型跨国公司时,对方首先要审核的就是知识产权。三是资料完善程度,国内做好产品的公司很多,但是因为产品功能挖掘、资质资料、毒理学资料等的完善都不够,无法向跨国公司供应原料。四是市场准入,与第三点类似,很多好产品因为交流不充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错失机会,这都是非常令人遗憾。

应金凤:第二个问题商业化一点。在过去的五年,新科技驱动的很多品牌在C端增长的特别快,在穆棉资本的客户里也有很多案例,比如说三顿半用冻干技术,快速超越雀巢成为天猫的第一速溶咖啡品牌;像蕉内作为内衣品牌,用科技面料在优衣库的领域收割了几十亿市场;还有用视黄醇抗初老的品牌HBN,他们现在是很多天猫美妆TOP榜单中唯一的国货品牌。我们在交流和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公司十分关注前沿科技的商业落地。回到今天的话题,合成生物学公司如何规划下游应用?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更看重哪些要素?

张科春:我们做的是大宗产品,所以在选择客户时更看重能大量出货的。

罗小舟:我们希望合成生物学不光是做一些廉价替代品,而是和下游公司一起开发新的东西,做一些原来做不到的事情。

梅鹤祥:第一,我们希望客户将来有自己的产品主线、定位;第二,我们希望合作企业本身希望通过技术赋能,我一直认为技术是改变命运的钥匙;第三,我们希望合作企业做事具有合规性,对法律法规心存敬畏;第四,客户对文件完整性、资料逻辑的完整性有较高要求。

应金凤:合成生物学未来5~10年内,更有望替代哪些大宗商品?

董志扬:近一点讲,合成生物学在小分子化合物、药物方面更容易产生替代,宏远一点在食品、材料方面更有潜力。

张科春:因为中国人口规模很大,所以合成生物学在食品、材料、农业和药物方面的需求很大,这几方面未来都会有大规模应用。

罗小舟:大的机会或许是把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结合,有些步骤用生物合成来做,有些用化学合成来做,提供更多、更新的原料。

梅鹤祥:高价值的产品领域机会更大,比如小核酸药物。

果壳硬科技:市面上合成生物学的早期公司越来越多,行业的泡沫程度如何?

应金凤:从去年开始我们感受到很多机构开始关注合成生物,其中也包括大量主流的消费投资人,大家都很关注团队科研能力、商业化落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泡沫起来很快,下去也很快,今年明显谨慎了很多,对估值也更敏感了。其实是更好的状态,好的公司依然能得到资本的认可。不过对创业者来说,不管行业冷热,自己的事情还是要做下去,但要学会拥抱资本周期,并且,在行业寒冬期也有很多重要的事反而可以做得更好。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1年发酵工业网第1期电子周刊  |  2019年第13期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