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葡萄酒  维生素C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从煤焦中萃取绿色效益——山西侨友化工创新发展之路解读

   日期:2011-01-12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975    评论:0    
  

图片为山西侨友化工有限公司全景。

在忻州市忻府区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有一组银白色的大型装置,矗立在蓝天白云和绿色农田的背景下,乍一看,很难将它与我省煤焦工业的基本色"黑色"联系起来。

这套装置名为 "环保型新工艺加工16万吨/年粗苯和10万吨/年顺酐联合装置",是山西侨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针对我省焦化粗苯精制过程中存在的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等问题,通过自主创新而研发的一种环境友好型新工艺。7月13日,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实地察看了这套装置,听取了侨友化工董事长石俊来的汇报后,高兴地指出:煤化工是山西发展的方向,侨友化工的创新之路,符合山西煤化工的政策和发展方向!

"不能富了自己,把污染留给乡亲"。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驱使侨友化工踏上研发环保型焦化苯精制新工艺的漫漫征程

侨友化工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由石俊来带着几个伙伴在太原创办的民营企业。像改革开放之初全国所有的乡镇企业一样,他们也是从小打小闹起步,搞过运输,做过家具,基本上是跟着市场的初级需求,什么赚钱搞什么。1989年,石俊来见这种低端竞争费力劳神且效益低下,便瞄向山西煤化工产业蕴藏的巨大商机,筹资100多万元,建成年产1300吨的焦化苯生产线,开始涉足煤化工领域。

当时,国内的焦化粗苯精制主要采用两种加工工艺。一种是从国外引进的加氢工艺,它几乎没有污染,但由于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到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只有一家大型企业引进采用。另一种是源自上个世纪50年代的酸洗工艺,虽然在酸洗过程中产生的酸渣和废液无法处理,污染严重,但因投资小、工艺成熟,被多数焦化苯加工企业普遍采用。石俊来受投资能力所限,最初选择的也是酸洗工艺。

因为所从事的煤化工产业符合山西的发展方向,也适应了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在1989年至2000年之间,侨友化工取得长足发展,石俊来也变成远近闻名的企业家。但是,在这10年间,由于每天都要面对新的污染物产生,石俊来的良知一直被自身财富积累和环境代价沉重的矛盾所鞭打!所以,就在一些业内老板以 "在家乡赚钱,到外地享受"的态度,纷纷到北京、沿海购房置地的时候,石俊来却以"不能富了自己,把污染留给乡亲"为理念,从2000年起,开始了又一个10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决心要为山西、为中国的焦化企业,寻找一条干干净净的焦化粗苯精制之路!

基于这种理念,石俊来为侨友化工制定了"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环境友好为己任、以诚实守信为宗旨、以专新精特求发展"的发展思路。面对人才缺乏的现实,他采取"借鸡下蛋、借脑转型"的办法,一是从国企退休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聘了一批技术人才,专门从事新技术研发,建立起企业的技术开发团队。二是凭着他的诚信,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内的知名专家,无偿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三是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所需,分类寻找国内在相应领域的权威机构,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共同破解重大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企业技术人员对世界焦化苯加工前沿技术的几年跟踪,石俊来了解到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外就有科学家提出焦化苯萃取精馏的理论,只是一直没有形成工业化生产。得到这个信息,石俊来如获至宝,他带着公司技术人员上东北、下江南,遍访国内这方面的专家。得知天津大学国家重点蒸馏实验室,是国内精馏技术研究方面最具影响力的科研单位,他与天津大学达成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的协议,并以"舍得投入,允许失败"的坚定态度,一次就给了天津大学70万元用以小试。通过天津大学在实验室的不断探索,侨友化工在生产一线的反复实验,2004年,粗苯精制萃取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经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论证:侨友化工与天津大学联合研发的 "萃取精馏法焦化粗苯精制工艺",集多项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为一体,在萃取剂的选择、化学物质的分离技术、填料技术方面,都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并被授予国家发明专利。

尝到科技创新的甘甜,石俊来一鼓作气,又与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国家重点蒸馏实验室、山西大学、山西煤化所、山西化工设计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组建起"山西省焦化苯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几年,侨友化工每年都将销售收入的3.5%用于科技研发,形成一套"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从联合研发到自主研发,先后获得18项创新技术,其中5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市奖励,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另有4项专利已经受理,为企业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07年,太原侨友化工公司依托"粗苯萃取精馏工艺"和"焦化苯氧化法生产顺酐"两大核心技术,与山西禹王煤炭气化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创办了山西侨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忻州市忻府区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投资建设了 "环保型新工艺加工16万吨/年粗苯和10万吨/年顺酐联合装置",开始步入环境友好型煤化工的实践之旅!

一套装置,集纳两大创新,连创三个"第一",给我国焦化苯精制企业打开一条符合国情的绿色技术通道

经过2年多时间建设,目前侨友化工的 "环保型新工艺加工16万吨/年粗苯和10万吨/年顺酐联合装置",一期8万吨粗苯精制装置已完成单体试车、水联动,实现了一次投料生产成功,8万吨顺酐生产也一次试车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侨友化工的这套装置,不仅集纳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粗苯萃取精馏工艺"和"焦化苯氧化法生产顺酐"两大自主创新核心技术,还创出了3项世界和中国"第一":

其一,它是我国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友好型"焦化苯萃取精馏工业化装置。根据生产工艺监测和化验结果对比,侨友化工这套装置所采取的环保型萃取精馏新工艺,与传统的酸洗工艺相比,一是无污染,整个工艺过程全靠物理作用,没有污染物产生,达到了环境友好的目的;二是收率高,纯苯收率可提高5%;三是产品质量好,生产苯纯度达99.93%以上,完全可以与石油苯、加氢苯的品质相媲美。即使与国外先进的加氢工艺相比,由于环保型萃取精馏工艺简化了工艺流程,投资只有同等规模加氢工艺的50%左右,同时加工成本也明显低于加氢工艺。实践证明:侨友化工的这套装置,以投资少、加工成本低、无污染、资源利用率高、产品质量这几大优势,已为我省乃至全国的焦化苯企业,打开一条符合国情、符合企业承受能力的绿色生产通道!

其二,它是世界上第一套焦化苯萃取精馏提取噻吩的工业化装置。噻吩是一种稀缺资源,主要用于头孢类抗生素的生产,是一种珍贵稀缺的医药中间体。目前,世界上的噻吩年产量大约在3000吨至5000吨之间。因为噻吩在提取过程中极易分离或还原,难度太大,世界上生产的噻吩全部为化学合成。我国制药行业所用的噻吩,多年来也全部依赖进口。侨友化工依靠这套联合装置,采用环保型萃取精馏工艺,利用焦化苯精制过程中产生的遗留物,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取出天然噻吩,不仅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每年可提取噻吩800吨的加工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完全依赖进口的状况。

其三,它还是亚洲第一大顺酐生产装置。顺酐是广泛应用于玻璃钢、涂料、农药等生产领域的一种树脂原料。据测算:2009年我国的顺酐需求量约为33万吨左右。侨友化工的顺酐生产能力为年产13万吨,占国内需求的1/3,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顺酐生产企业。不仅如此,侨友化工采用"焦化苯氧化法生产顺酐"专利技术,还可以把顺酐生产过程中的反应热移出来,产生高压蒸汽,供苯加工作为热源使用。高压蒸汽使用后的凝水,经闪蒸再产生出低压蒸汽,供园区内的其它部门和单位使用。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燃煤1052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2000吨,二氧化硫3036吨,烟尘9899吨,废渣43000吨,酸渣20800吨。

对于侨友化工的这一创新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校长谢克昌教授评价为:该项目采用多项新技术,对生产工艺进行科学组合,系统集成特点突出,资源能源利用充分,环境污染小,与山西的资源特点相结合,符合山西省"十一五"期间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对推动山西省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科技进步,有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欧阳平凯教授的评价是:侨友华工公司采用的萃取蒸馏法与传统的硫酸精制工艺相比,无酸渣废液排出,工艺流程简单,投资成本低,且能回收利用高附加值的医药原料噻吩,是环境友好型绿色化工工程。

珍惜煤炭资源,立志走一条"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创新之路,这种意识,使侨友化工在煤焦深加工方面越做越细,实现了产业链的不断延伸

煤炭是个宝。石俊来在煤化工方面涉足越深,对煤炭资源的价值也认识越深。据他所知:仅按目前的科技水平,能从煤炭中提炼的附带产品就达100余种。而像噻吩、顺酐等每样煤化工产品的市场价,几乎都是原煤价格的数倍甚至上百倍!了解到这些,他对我省多年来挖出来煤炭就卖的生产方式,真是感到如锥刺心般的痛惜。因此,在领导侨友化工进行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他制定出"以煤焦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产业链延伸为重点、以新型产业为方向"的开发方针,全力打造焦化苯加工利用高技术产业链,力主产品越做越细、产业链越做越长、技术含量越做越高,产品价值越做越大,立志走出一条"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创新之路。

1995年,石俊来在从事焦化苯加工不久,就看中了焦化苯的下游产品顺酐,并于当年就投资建成一套年产2000吨顺酐的装置,使侨友的产品链向下延伸了一步。顺酐生产形成规模,他又把产业链延伸到顺酐的下游产品富马酸。2002年,得知南京工业大学的 "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及其在酶法合成性化合物中的应用"技术,能通过基因重组选择菌种,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进行菌种酶化,生产L-苹果酸。他当即决策引进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先进技术,投资700万元,新建了一套年产500吨L-苹果酸的中试装置。这套装置,同时还可以生产L-天冬氨酸。随后,侨友化工依托南京工业大学,采取联合攻关形式,又使L-天冬氨酸产品继续向下延伸,生产出L-丙氨酸。L系列产品的开发,使侨友化工实现了煤化工与生物质工程的有机结合,一举进入生物化工领域。

循着这条产业链延伸思路,侨友化工的产品从最初的几种增加到十几种,未来几年侨友化工将形成 "粗苯精制综合利用——顺酐低成本生产——生物化工产品"生物化工系列;"粗苯精制综合利用——顺酐低成本生产——γ-丁内酯、丁二酸——可生物降解塑料PBS"高分子新材料系列;"粗苯精制综合利用——工业级噻吩——医药级噻吩"医药化工系列三条高技术产业链,产品涵盖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医药化工和高分子新材料等几大领域,实现从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的转变。

随着产业链延伸,侨友化工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强。石俊来形象地把这种延伸,称作是把 "豆腐渣"做成豆腐。比如1吨富马酸价格只有5000多元,而加工成L-苹果酸就可以达到1万元,制成L-苹果酸则能进一步升值到3万元。近几年来,侨友化工的高技术产品收入占到总收入的86%左右。这些产品不仅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而且还漂洋过海,远销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西班牙等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侨友化工有幸被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列为全国仅有的5个 "重点培育的出口创汇基地"之一,在资金上得到北京分行的大力帮扶。目前,他们正在强化噻吩系列和顺酐制丁二酸酐两个产品链的开发,继续向生物质工程、新材料工程等高技术产业领域迈进。

本报记者 李爱珍 程国媛 实习生 邓述方
(图)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1年发酵工业网第1期电子周刊  |  2019年第13期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