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葡萄酒  维生素C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中国农药行业需整装出发

   日期:2011-01-16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1475    评论:0    
  

低水平生产受制于人 创新有序才能发展

  “让一个搞了十多年农药的人最痛心的是,我们一直在吃国外农药企业的‘剩饭’!”广东深圳市易普乐化工有限公司慕小辉经理说,我国农药自主研发能力弱,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在生产那些国外农药专利到期后的常规农药,其中很多都是国外已经停产或转移的产品。“我们把以消耗能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生产的农药以很低的价格卖给国外企业,赚到的利润少得可怜。”

  美国加州环保署资深农药评审专家马光明博士在CAC期间举行的论坛上指出,中国农药年产量约19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非专利农药生产国;年出口量有100多万吨,占全球总销量的一半以上,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非专利农药出口国。但是,中国农药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尴尬境地。以草甘膦为例,外商拥有EPA(美国环保局)的农药登记,中国企业只能为外商生产而不能在美国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

  威远公司杨建辉经理认为,技术创新能力弱、意识差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农药行业的发展。作为农药有效成分的化合物研究、发现周期长、费用高、技术难度大,如拜耳等国外大企业往往要花十多年时间来研究一种新产品,而中国的农药企业里有愿意花2、3年时间搞科研的就算不错。同时,国内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已经形成了一种“依赖”,“很多企业认为国外那些过了保护期的化合物或者仿制国外的化合物就够用了,急功近利怎么可能搞研发?”他认为,不创新的结果就是要么低水平重复,要么动辄专利纠纷缠身。

  对于国内农药企业发展内力不足的状况,慕小辉和杨建辉都表示,企业亟须整合、规范。国家应采取措施鼓励农药企业技术创新,加大打击农药制假售假的力度。企业间也应该开展技术合作,增强创新能力。

  知识产权乱象丛生 法律意识亟待增强

  3月18日上午,黑龙江强尔生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王鑫到展会知识产权投诉台投诉安徽某化工企业的展品中有"宁南霉素"。该药的专利权早在 2002年10月就归强尔公司独家所有。王鑫说,国内很多农药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太弱,他们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去维权。2008年,强尔公司在对四川省某农化企业"宁南霉素"专利侵权的诉讼中胜诉,为制止侵权花费了15万元。

  此次展会上,德国拜耳作物科学、美国杜邦、美国陶氏益农、瑞士先正达、德国巴斯夫等跨国公司也遭遇侵权。仅18日一天,这5家企业就发现了38起专利侵权和13起商标侵权行为,涉及40多家企业。

  展会之外,国内不少大型农化企业也为假冒伪劣等知识产权纠纷所累。"我们生产的200毫升阿维菌素售价是7块多钱,假冒的卖5块多钱一瓶,对我们的声誉和市场造成很大损害。"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中心市场部经理杨建辉告诉记者,企业每年花费的"打假"成本有上百万元。

  多年代理农化领域知识产权诉讼的北京永新智财律师事务所沈春湘律师把我国农药领域的侵权归纳3个层次:层次最低的是完全假冒,即包装、商标、厂名厂址完全复制知名农药企业;其次是模仿知名企业产品的商标和包装,以误导消费者,俗称"傍名牌";再次是专利侵权,这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侵权行为,侵权企业多是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的正规企业。完全假冒的农药侵权对农民的损害最大,也是打假时最难取证的;而专利保护是近年来国外农药企业最为关注的,国内企业因此涉诉较多。

  沈律师认为,政府部门需加大"打假"力度,国内企业应增强法律意识,既要注意规避专利侵权等风险,也要善于向国外公司学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如国外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首先要做的是申请专利保护,甚至是工厂未建、专利先行;拜耳、先正达等公司虽然有竞争,但在中国市场"打假"时,他们很"抱团",也会请律师协助。

  加强合作消解阻力 让中国企业更快"走出去"

  历年参加CAC的国际植保协会在本届展览会上打出了"上海展会,请了解您的客户"的宣传语。这个最早由拜耳、杜邦等大公司组成的农化植保组织在近几年的"打假"中发现,中国企业出口的农药存在被国外不法商人用来制造假冒伪劣农药的风险。

  据国际植保协会秘书长达西奎因介绍,2007年乌克兰政府查扣了来自中国的560吨农药,因为这些农药被当地的农药制假商用来造假。虽然这些农药从中国出口时并不一定带有假冒商标,但是在客观上成了国际制假分子的犯罪工具,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出口商没有了解客户的情况。近几年,国际植保协会还发现大量中国出口到巴拉圭的农药被制假分子加工成假货并走私到巴西等美洲国家。该协会正在中国推动的"出口商,请了解您的客户"项目就是要为中国农药出口商提供信息咨询和法律服务,帮助中国企业了解国外客户的情况。他表示,协会支持中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在打击农化产品非法出口方面的积极行动,也将加强与中国海关和农药检定所以及农药企业的合作。

  记者了解到,信息不对称不仅仅表现为对客户不知情,对国外农药登记规定不了解、操作难也给中国农药企业出口带来巨大的交易成本,严重阻碍中国农药"走出去"。杨建辉告诉记者,美国、欧盟等地的登记非常严格,如果在美国做一个新产品的登记,费用约 1~2亿美元,即便是一个常规产品的登记也要几百万美元,相当于一个企业的年利润,所需时间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北京三浦百草绿色植物制剂有限公司是一家利用传统中草药生产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的企业,拥有"百草"植物源杀虫剂系列的产品专利。该公司董事长杜贵生说,他们的产品在中东等发展中国家登记较为简单,但很难打进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只能以"化肥"身份小规模地进入这些国家。"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化学机理很复杂,在国内的登记都很麻烦,更何况在国外。"为打造自主品牌,该公司每年在国外投放的广告超过300万元人民币。

  据易普乐公司的慕小辉经理观察,金融危机发生后,来自国外经销商的订单减少,迫使不少原来依靠国外经销商的企业转向自主登记。"易普乐"今年开始在国外登记,尽管艰难,但对树立企业品牌也是一个商机。他希望政府在进行外交努力的同时,出台政策支持中国农药企业在国外登记,如利用一部分外汇储备支持登记等,也要加强出口企业资质审核,优化竞争环境。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1年发酵工业网第1期电子周刊  |  2019年第13期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