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葡萄酒  维生素C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热烈祝贺武夷味精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日期:2011-01-12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1270    评论:0    
  

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友明下车间检查新产品质量

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的热电厂

武夷味精:嬗变中的效应

嬗变:其意涵盖蜕变、转化、演变、更替、变革、应变等含义。西汉思想家贾谊在《鹏鸟赋》中写下了"形气转续,变化而嬗"。从计划经济逐步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嬗变代表了一个进程激烈的转化。十三年前在省内同行中被视为"袖珍企业"的武夷味精,不自卑出身微小,敢于充分运用嬗变的效应,与同仁大佬们叫板,使濒临倒闭的企业凤凰涅、浴火重生,并不断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发展壮大,终于成为国内同行耀眼的明星企业乃至我国江南味精行业中的旗舰。

"袖珍小厂"技改蜕变的效应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建阳味精厂(建阳武夷味精有限公司前身)处在生存的挣扎线上,生产能力不足400吨,味精年产量排列在全省同行的末位,有人戏称"袖珍小厂"。由于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不稳定,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负债高达600多万元,而且每年只有四、五个月的生产期。因而,企业效益在建阳市经委所属企业中排在末几位。

为了求生存,1996年味精厂在改革中实行了改制,更名为福建武夷味精有限公司。走马上任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李友明与公司决策层,经过权衡利弊,终于达成共识,作出抉择:坚持技改不动摇,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1994年初,企业确定首期技改离交工艺设备改造,总投资仅5万元,但就这5万元也让他们上下为难,企业的账面上除了债务没有一分钱,银行也因企业欠债太多而不肯贷款。有人劝说算了,没钱还技改什么。然而,班子成员对李友明发出同一个声音说:"5万元钱全是班子成员从亲戚朋友那借来的,你尽管大胆拿去投资技改,世上那有想成功而没有风险的道理!"3个月后,新投产的离交设备,把谷氨酸钠的提取率提高到90%以上,当年就净增效益60多万元。1997年,从江西弋阳传来一条消息:弋阳味精厂因经营不当宣告破产,将整体出售设备。李友明立即赶往弋阳,仅花34.9万元,将弋阳味精厂可拆的设备全部拆下运回,当年就使产量提高到1300吨。次年他们又以同样的方式,花45万元收购了江西九江味精厂的整体设备,使年产量升至1600吨,比技改前增加了三倍多。

用最少的成本,把资本做大,确有一定风险。李友明介绍说:"一、二期技改,如果要换上全新设备,得花800万元到1000万元,结果只用200多万元就拿下了,而且达到相同的效果。"通过低成本扩张,1999年建阳味精公司首次实现扭亏为盈,资产负债率从97%下降到66.5%,资本运营进入了良性循环。

进入新世纪后,由于企业的不断壮大,特别是股份制改造后,资金来源的渠道拓宽了。新建的年产1万吨的精制车间,在2001年投产。其中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的两台260立方米的不锈钢发酵罐,是全省唯一一家采用全国最先进的变频传的发酵罐,企业生产能力达到6000吨,可与全省最大的味精生产厂家——"罗星塔"味精比肩并进。而且,每产一吨味精电耗从原来的3000度降至1300度,原料大米从原来的4吨降到2吨,煤耗由5吨降到2吨,企业竞争力由此大增。尔后,企业用滚雪球的方式进行技改。2007年,公司又投入2000多万元购进新型的发酵罐、浓缩罐等大宗设备,新建精制四车间,使原有年产40000吨味精的规模增加到80000吨,跃升成为我国江南最大的味精生产企业。

大米资源转化的效应

地处闽北山区的建阳市以生产稻谷闻名八闽。早在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元),建阳县唐石里(今称黄坑)水稻丰产,并发现"一本15穗"的稻穗头,农民惊奇称其为"嘉禾稻"。地方官员即上报朝廷,景定帝闻讯后"龙颜大悦",遂诏改建阳县为"嘉禾县",长达26年之久,由此,建阳有"嘉禾之乡"和"闽北谷仓"之美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建阳每年交售商品粮均位居全省前三名。1987年,建阳粮食年总产量达21.51万吨,当年交售商品粮逾亿斤,跃居八闽之冠,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全国商品粮交售先进县"。1993年,建阳粮食总产再创新高,达24.8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尽管尔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腾出大片农田发展经济作物,但建阳市依然是产粮大县。2008年,建阳市实现粮食总产20.1万吨,完成储备粮订单3650万公斤,位居全省储备粮订单县首位。

1984年初夏,建阳县领导瞅准了以大米为原料生产味精这个优势,便派人到无锡等地取经学习之后,创办了国营味精厂。然而,当时由于技术力量薄弱,设备落后,导致发酵产酸率低,故障多。每逢电厂停电,易使发酵罐菌种变质而倒罐,造成严重损失,加之交通不便,生产出来的味精成本过高,品质低劣而缺乏市场竞争力。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鲜"。味精又称味素,是食品的增鲜剂、调味品,主要是选用高粱、玉米、大米等为原料。武夷味精公司生产的味精以纯大米为原料,经微生物双酶糖发酵、低温冷冻、离交提取谷氨酸钠精制而成。如何充分发挥本地出产的廉价大米的优势,提高产酸率,李友明与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多年反复研制,选用国际一流的先进设备,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法,终于使生产一吨味精的大米原料从原来的四吨逐渐降为二吨。李友明与记者细算了一笔账:"武夷味精如今已成为国内唯一选用大米为原料生产味精的企业。去年,公司年总产优质味精突破4万吨,按二吨大米提取一吨味精计算:仅2008年,武夷味精公司就用去原料大米8万吨。按大米与稻谷1:1.4比例换算,去年实际消化稻谷11万吨以上。"他接着说:"预计今年公司年总产味精将达5.6万吨,就至少需要消化掉稻谷15万吨以上,相当于三个建阳市交售商品粮1亿斤最高年份的1987年的总量,比2009年向国家签约储备粮订单合同3.65万吨,整整高出四倍多!"他还补充说:"如今市场上每公斤中碎米销售价1.1元,生产一吨味精约需二吨大米,购米成本约需2200元。而用大米提取出的一吨味精在市场平均售价为9400元。通过加工增值,使大米身价骤增了4.26倍。"武夷味精公司充分利用本土大米资源优势,进行深加工,不仅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使大米产销渠道有了保证,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粮农种粮的积极性,对于稳定粮食这一主导产业,帮助粮农实现增产增收,加快闽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社会意义。记者获悉:近年来,约有建阳、浦城、建瓯、顺昌、建宁等周边县市的3万户粮农直接或间接与武夷味精公司挂钩。除此外,每年数以万吨计来自江西、浙江、安徽、湖南等产粮区的原料粮也纷纷运抵武夷味精公司。一位省领导说:"武夷味精公司在转化粮食,稳定粮食主产业上功不可没。"

借助科技嬗变的效应

昔日的"袖珍企业"能在很短时间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味精企业,除了改革改制的脱胎换骨,激发出企业全体员工"上下同欲者胜"的激情和成功实施的低成本扩张等因素外,应当说,武夷味精的决策者们善于借助高新科技为羽翼,实施人才战略,大胆引进、使用、培育科技人才,强化提高企业决策者们和员工素质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如今,公司已拥有员工900多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100多人,在职科研教授5人,享受国家级津贴的行业专家3人,博士生5人,硕士生2人。卓有远识,沉稳睿智的福建省优秀企业家,省人大代表,现任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的李友明刚进味精厂时,只有中专学历。他深知: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面前,必须完善自我,才能丰富自己的决断、判断能力。为此,他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参加各种企业高管进修班学习受训,并亲自到北京大学高级管理研修班进修。除了他本人外,公司先后选送了公司决策层的11名管理人员参加了北大、清华的高管人员培训。还先后选送了23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分别到天津科技大学,江南大学进修培训。与此同时,公司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举措,高薪聘请各地的专家及各类专业人才。去年6月,公司派人专程邀请了国内著名的营销专家孔庆奇教授进公司举办营销方略讲座,使公司的营销人员获益匪浅。此外,公司还开设讲坛,每月均有举办各种企业文化、技术之类的讲座。通过借助科技为双翅,使企业在风云变幻的空间展翅翱翔。从2000年以来,公司发酵车间实现了"零倒罐"的目标。产酸率由原先5%提高到12%;发酵转化率由原来40%提高到60%以上,谷氨酸钠提取率由原来70%提高到97%以上。原先生产味精采用水解法制糖的传统工艺,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之后,生产工艺改为双酶法制糖,使制糖收率由原先70%提高到99.5%,通过此举,大幅度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糖液质量。

武夷味精借助科技,如今已拥有了公司自己的智囊团。针对市场需求,智囊团又相继研发了鸡精、海鲜味精、谷氨酸、水解蛋白、菌体蛋白、生物制肥等多种系列产品,且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占有率。继2001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及产品双认证之后,2002年武夷味精又先后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为使企业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迈进,2008年以来,武夷味精公司利用厦洽会和海西贸洽会等机会,先后与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成功对接活性碳渣清洁化利用项目;与中国科技大学、福建师大、福建农科院相继签定了L—色氨酸、蛋白粉等项目;与香港天厨公司合资2000万美元生产味精生物制药项目。2008年,由武夷味精公司投资成立的以研发、生产生物制药原料药和氨基酸为主的和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霉酚酸、西索米星、小诸霉素等原料药已陆续投产。李友明乐观地告诉记者:"这些采用生物制药生产出来的原料药,平均每公斤市价达到1500-8000元,销路好,利税高。两期达产后,每年可为企业新增产值逾亿元。"

循环经济衍生的效应

毋庸讳言,味精生产中所产生的离交废液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按传统方式处理废水,则无法满足达标排放的标准,而采用活性污泥生物降解工艺,又有不稳定、时间长、费用高、效益差的特点,且每年还需要花去约400万元运输费用,很容易使企业步及困境。正因为此,2004-2005年,武夷味精因废水排放难以达标,曾一度使公司处于尴尬的窘境。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下狠心致力于环保,致力于"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公司智囊团在反复认真研讨解决这一项目时,他们发现味精生产的这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高浓度COD、BOD、氨氮、有机物的特点,并且含有许多生物生长所需的矿物质元素,是制造肥料的理想原料。2006年初,公司充分利用"6·18"海峡西岸贸洽会等平台,寻求合作方。很快找到华南理工大学,与之探讨,达成共识,引进了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复合肥生产技术:即利用废水中具有许多高浓度有机物的特点,在废水中加入一些微量元素,采用四效降膜蒸发器进行浓缩、造粒,从而产出复合肥。该项目总投资3007万元,可年产复合肥3万吨,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实现利税600万元。由于年排放20万吨的工业废水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而且使污水排放达到标准。为此,在次年"6·18"交易会上,武夷味精公司引进的该项目被评为福建省2007年度"6·18"优秀转化项目。

在治理工业废水,实施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对制造味精遗弃的大量的下脚料——米渣进行再利用。2002年公司智囊团与江南大学进行了技术合作,采用先进的技术对米渣进行再加工,通过破碎、烘干、加微量元素等工艺程序,生产出蛋白饲料。此种蛋白饲料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目前止,已生产1000多吨,年可新增产值2000万元。

此外,自2004年以来,公司先后投入6000万元,对低效小型锅炉综合节能降耗配套项目进行改造,淘汰了能耗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小锅炉,新上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并配套一台6000KW汽轮发电机,建成热电厂实行热电联产,使每千瓦时电成本从0.51元下降到0.28元。2005年,公司被评为"福建省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多元战略应变的效应

1996年改为股份制初期的武夷味精公司与全国国有企业改制一样,经历了转轨期的阵痛。身为公司董事长的李友明几经市场调查后,对市场运作规律有了愈来愈加清晰的认知。他意识到"酒好不怕巷子深"这句老俗话,已经不适应现今激烈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划,好酒还得会吆喝。为拓展市场,打开产品销路,他采用多元化营销策略,亲自带领销售人员跑遍全国各地,先后在二十三个省市和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点。他以"大商无界"的战略眼光,通过借助电子设备平台和参加国内各类商务贸洽会和展销会等平台,极力推介公司产品。与此同时,公司还十分重视利用中央、省、市级报刊,电视台的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有效地扩大了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今年4月,武夷味精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认定,成为南平市继"南孚"、"闽铝"后与"圣农"同获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公司十分珍惜此项殊荣,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从包装袋到宣传册;从广告栏和灯光橱窗;从电子网络和新闻媒体,全方位宣传自家的名牌产品,使销路大增。截至今年八月中旬止,武夷味精完成销售总量已近4万吨,销售收入3.1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预计今年全年可销售优质米味精5.6万吨,销售收入将突破4亿元大关。

在大举向国内市场拓展的同时,公司董事会从实施多元化战略出发,自进入本世纪以来,便将目光瞅向国外,亦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前些年,武夷味精出口主要通过国内的进出口商代理出口业务。近年来,公司改变战略,通过积极参加法国食品展、广州贸洽会、厦门"9·8"贸洽会、福州"6·18"贸洽会、武夷山投资贸洽会及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使武夷味精产品直接打入国际市场,让产品直接与国外客户见面,从而发挥更大的竞争优势。通过此举,不仅降低了传统商务流程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而且使企业的交易活动更加便捷,效率更高。如今武夷味精已远销西欧、北美、非洲、中东及东南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外贸出口量已达1.2万吨,年出口创汇1360万美元。

常言道:商海风云变幻莫测。自前年起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愈刮愈烈之际,作为三分之一以上产品出口的武夷味精企业亦被无情地卷入这场金融风暴中。2007年9月,作为欧洲唯一味精生产厂家——日本味之素公司法国分公司,看到中国味精自2005年以来,在欧洲的销售量增长了6倍多,所占市场份额从7%上升到40%以上,严重冲击了它们的产品市场,于是作为申诉方向欧盟提出反倾销制裁。2007年9月5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包括梅花等6家大型味精企业作出反倾销初裁,武夷味精亦列其中。欧盟方面初裁时,决定对武夷味精征收36.5%反倾销税,并选择泰国作为计算中国涉案味精产品正常价值的替代国。由于遭受反倾销制裁,导致武夷味精输欧味精产品一度剧烈下降,2008年1-5月份,输欧味精仅有79.5吨,创汇仅8万美元,同比下降61.44%和57.1 %。面对金融风暴及欧盟方面的反倾销,武夷味精处惊不乱。公司一面取得福建省检验检疫局支持帮扶,建立健全出口调味卫生质量体系;一面加强从原辅材料进厂到出口检测全过程实施食品安全跟踪。与此同时,通过法律渠道,积极应诉欧盟反倾销,制定出对应国外反倾销的机制,实施多元化战略,开发新产品,另拓新市场,降低反倾销风险,避免重蹈反倾销覆辙。通过以上举措,使武夷味精抗击金融风暴的羽翅更加强硬。今年以来,武夷味精开拓的国外新市场已由原来的西欧、北美拓展至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新市场,使武夷味精销售有了新的增长点。据统计,今年头七月武夷味精出口总量已达1.18万吨,比去年同期7257吨,同比增长63.4%,接近去年1.2万吨全年水平。出口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尤其是自今年4月武夷味精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以来,5——7月份出口的优质味精,平均每月递增500吨以上。

笃守诚信派生的效应

一个企业在市场能否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诚信。李友明深谙"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这一道理。随着法制社会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诚信也经历着种种嬗变。以往人们认为笃守诚信只是传统美德的一种表现,在"无奸不商"的商品竞争中,总会吃亏。然而李友明却以为,在市场经济中笃守诚信,这是从单纯道德价值向包含经济价值的复合价值转换。唯有讲求信誉、笃守诚信,才能赢得金融市场的信誉度,经销商的满意度以及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度,才能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品牌的知名度。基于此种理念,以李友明领军的武夷味精管理团队自公司成立以来始终恪守"诚实守信"的经营信条。

武夷味精公司公开向社会承诺:出厂的产品一定做到"三不":即"不合格原料不投产,不合格产品不出厂,不弄虚作假蒙混过关。"

1998年上半年,武夷味精公司发货30吨大包装味精到厦门一家加工企业,该企业在加工时发现有少部分不合格味精,便致电要李友明说明原因。李友明二话不说,立即重发新货。并把30吨味精从厦门全部退回,要求公司有关部门按规定严肃处理,认真追根查底。这件事在厂里引起轰动,使产品质量意识得到强化。

在经营过程中,因原材料涨价,导致商品涨价浮动是常有的事。武夷味精公司自觉信守合同,严格按供货时间先后顺序发货。从不因为价高先发,价低而推迟发货。2000年3月,湖南茶陵一新客户来提货正遇上提价,而供货合同订单是2月份签订的,这位客商为此担心拿不到货或价格有变。李友明获悉后,立即要求按原价及时发货。事后,这位茶陵新客户称赞说:"李总重诺守信,真让人敬佩。"有一次,湖南长沙一客户需要大颗粒一号晶体味精,公司一业务员误将二号晶体味精产品当成一号晶体味精产品卖给客户,李友明从客户反馈信息得知后,严肃处理了该业务员,并立即向客户道歉。

武夷味精严格笃守诚信,使企业口碑愈来愈好,除赢得了广大客商信赖外,也博得了金融部门的青睐。2000年企业在股份制改造攻坚阶段,由于企业一度资金周转困难,已欠下银行贷款400多万元,欠息120万元。然而,李友明良好的信誉使之成为金融部门为武夷味精融资输血开"绿灯"。建阳工行不仅同意与其签订了还息合同,还给武夷味精公司新增了30万的贷款。2009年元月,中国农业银行建阳支行获悉武夷味精公司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需要进行转晶工艺的技改,便主动上门,一次性给予贷款200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企业资金的压力。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由于企业信誉好,经济效益高,吸引了不少客户纷纷到公司加盟入股。建瓯老客户投入了几百万资金,加盟武夷味精;江西客商田某,也把大几百万资金注入武夷味精,由客户变成了股东。

武夷味精公司的诚信,成就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公司先后被中国发酵工业行业协会授予"企业信用评价AA级信用企业"。先后被省有关部门授予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纳税先进单位","消费者质量信得过企业"、"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公司连续十六年获得南平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继企业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产品双认证后,今年4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到2008年底,武夷味精有限公司以其拥有的实力和规模,在八闽同行中一骑绝尘,当之无愧地跻身国内同行四大企业之列,成为我国南方生产优质味精最大的龙头企业。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1年发酵工业网第1期电子周刊  |  2019年第13期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