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葡萄酒  维生素C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日期:2010-07-14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1545    评论:0    
  

1  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现状

1.1  国内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巳达200余种,是我国粮食作物加工中加工链条最长、产品最多的品种。目前我国深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已出现了较大变化,从原来主要以淀粉和酒精为终端产品的初级加工为主逐步向继续对淀粉再加工的精深加工发展。总体来看,淀粉类产品(含淀粉糖)和酒精类产品仍然是玉米深加工业的主要产品。目前,淀粉类产品(含淀粉糖)约占深加工产品的55%,酒精类产品约占30%,另外还有赖氨酸柠檬酸味精,玉米油、DDGS等其他产品约占15%。

1.2  国内玉米消费结构的总体情况

    2000年之后,随着国内玉米深加工业的逐步发展,玉米深加工业消费量快速增加,所占玉米总消费比例不断扩大,虽然饲料消费数量总体增长,但所占比例下降。2008/09年度,我国玉米消费中食物消费约占7%左右,饲料消费约占63%左右,工业消费约占27%左右。其他消费所占比例较小。总体来讲,玉米的消费中,饲料消费数量总体保持稳定,工业消费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势头。

1.3  国内深加工业玉米消费量近年出现相对稳定态势

    进入21世纪,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出现快速发展势头,2001/02年度,我国深加工消耗玉米数量约为1250t,2008/09年度、我国玉米深加工消耗玉米量为3850万t,7年增加了2600万t,年均增幅为17.4%(图1)(略)。

    从增长阶段看,2006年以前是深加工业玉米消费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年均增幅达36.1%,特别是2005/06年度,深加工业消费玉米量从上年度的2100万t猛增至3150万t,增幅高达50%。之后,随着国家政策对玉米深加工业的限制与引导,玉米深加工业消费玉米量开始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虽然深加工玉米消费数量仍然出现逐年上升势头,但增幅已明显下降。2006/07年度深加工玉米消费量增幅为11.11%,较上年度的50%出现较大下降,2007/08、2008/09年度继续下降,增幅分别为8.57%和1.32%。这说明随着国家对玉米深加工业的规范与引导,国内玉米深加工业近年来已经出现了相对稳定发展的态势。

2  我国玉米深加工业主要产品情况

2.1  玉米淀粉

    2000年以来,我国淀粉业发展迅速,根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我国淀粉总产量为1818万t,较2007年增加168万t。我国淀粉生产主要以玉米淀粉为主,木薯、马铃薯和红薯等淀粉所占比例较小。2008年,玉米淀粉产量约为1685万t,约占总产量的93%,消耗玉米量约在2500万t,占国内玉米消费量的17%。我国是淀粉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特别是2000年之后,我国玉米淀粉出口量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2008年,我国玉米淀粉出口量约达45万t。玉米淀粉是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基础,从对玉米淀粉的再加工情况看,利用生物技术和化工技术主要生产以下几类产品:一是生产包括乙醇和玉米化工醇在内的醇类产品:二是生产果葡糖浆、麦芽糖、结晶葡萄糖和葡萄糖浆等糖类产品:三是生产赖氨酸、苏氨酸和精氨酸等酸类产品;四是生产变性淀粉。

2.2  玉米乙醇

    由于玉米是生产燃料乙醇的重要原料,随着燃料乙醇生产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工酒精消耗玉米量快速增加。从2006年底开始,国家基于对粮食安全的考虑,对玉米乙醇的生产给予限制,玉米乙醇产量趋于稳定。据统计,2008年我国玉米乙醇产量约为380万t,消耗玉米约1200万t,约占国内玉米消费总量的8%。2008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约为146万t,主要是以玉米为原料。目前我国是仅次于巴西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燃料乙醇正在东北三省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和河北等地的27个地市推广使用,并逐渐向其他地区扩展。

2.3  变性淀粉

    变性淀粉是利用物理、化学和酶等手段改变天然淀粉的性质,增加新的性能,或引进新的特性,使其符合各行业应用需要的一种淀粉衍生物。变性淀粉直接以淀粉为原料,产出比为1:1,玉米变性淀粉是玉米深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也是长线产品,用途较广,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建筑和石油化工等行业。目前我国变性淀粉产量超过100万t。发展前景广阔。

2.4  淀粉糖

    淀粉糖是淀粉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得到的产物,根据淀粉糖协会统计,2008年,我国淀粉糖产量736万t,而2000年淀粉糖产量只有119万t。从产量分布来看,淀粉糖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山东和河北,其中山东产量最大,约占全国淀粉糖总产量的50%。从国家的政策导向来看,淀粉糖的生产属于玉米深加工行业潜力较大的产品,预计未来产量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2.5  氨基酸

    赖氨酸是玉米深加工的重要产品之一,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赖氨酸生产国。2008年赖氨酸产量为58.5万t(含65%赖氨酸),同比增长16.59%;累计出口9.21万t,同比下降37%;进口2.34万t,同比增加30.98%。预计随着饲料行业的发展,对赖氨酸产品的需求量将加进一步加大。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柠檬酸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85%的柠檬酸以玉米为原料,柠檬酸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工和医药等行业。2008年我国柠檬酸产能约为110万t,占世界的70%左右,年产量80万t,年出口量达60万t,占世界贸易量近70%。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柠檬酸仍然产能过剩,安徽、山东和江苏等是我国柠檬酸产能较为集中的地区,安徽的丰原集团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柠檬酸生产企业。

2.6  化工醇

    化工醇产品是我国玉米深加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生物基化工醇是以玉米等为原料开发石油化学品替代物,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资源替代石油资源。我国市场每年化工醇需求量为320万~330万t,进口量约230万t,以玉米生产化工醇有助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减少石油进口,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石油供应压力。从目前情况看,长春大成集团是世界上最早掌握用玉米为原料生产化工醇的企业。2008年10月,世界首条20万t玉米化工醇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线在长春大成集团建成投产。长春大成集团的百万吨生物基化工醇生产线也将于2011年建成投产。

3  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地域分布情况

    我国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玉米主产区,即东北三省和华北黄淮等地区。从各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实际加工量所占比例来看,山东和吉林所占比例最高,合计占全国的45%左右(图2)(略)。

    山东省是我国玉米深加工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目前,山东省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转化能力已超过1500万t,实际转化玉米1000万t左右。山东省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规模大、数量多。山东是我国玉米酒精、玉米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玉米味精、赖氨酸和柠檬酸生产大省,其玉米淀粉、淀粉糖、玉米味精及赖氨酸的生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一。其中玉米淀粉约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能的50%。淀粉糖产能达全国的一半以上,玉米味精产能占全国的46%,变性淀粉的规模企业产能占全国的35%左右,仅次于吉林省。另外,山东还是我国赖氨酸产能最大和柠檬酸产能第二的省份。赖氨酸产能约占全斟总产能的35%,柠檬酸产能占全国的23%左右。山东省规模较大的淀粉生产企业有山东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沂水大地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和山东两王集团等,其淀粉生产能力都在100万t以上。规模较大的淀粉糖生产企业有山东西王集团、山东鲁洲集团,山东诸城兴贸有限公司等。规模较大的玉米味精生产企业有三九味精集团、山东菱花集团、山东福瑞发酵集团、山东沂水大地开发有限公司。规模较大的主要变性淀粉生产企业有山东诸城兴贸有限公司、山东巨能金玉米集团等。主要的赖氨酸生产企业有正大菱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西王集团、希杰(聊城)公司、山东巨能金玉米集团。主要的柠檬酸生产企业有潍坊汇源实业公司、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日照泰山洁晶生化有限公司等。此外,山东省除了这些大规模的玉米加工企业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中小玉米深加工企业。

    吉林省在加工能力上是仅次于山东的玉米深加工大省。深加工企业较多,规模较大,目前玉米深加工能力超过1200万t,深加工年实际消费玉米850万t左右。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是我国首批定点生产燃料乙醇的公司之一,具备40万t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吉林省淀粉、淀粉糖和赖氨酸产能位居全国第二,变性淀粉生产能力全国第一。吉林省主要的淀粉生产企业有长春大成集团、吉林华润生化和吉林吉发生化医药食品有限公司。其中长春大成集团是我国玉米深加工能力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吉林省主要的淀粉糖生产企业有长春大成、吉林帝豪食品有限公司和吉林华润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的变性淀粉生产企业有长春大成、吉林华润生化、吉粮集团曙光淀粉和四平帝达变性淀粉有限公司。主要的赖氨酸生产企业有长春大成集团,它是世界最大的赖氨酸生产企业。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生产第一大省,巨大的原料优势为其深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黑龙江省也是我国玉米主要生产大省,近年来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迅速。目前玉米深加工能力已占全国的10%左右。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企业实际年转化玉米约400万t。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企业产品主要以乙醇为主,其他产品所占份额不大。黑龙江主要的深加工企业有中粮生化能源(肇东)、青岗龙凤公司、大庆安信同维公司、明水格林公司、肇东成福公司、鹤岗兰泽公司和牡丹江高科生化公司等。

    河北省玉米深加工年实际转化玉米350万t左右,是我国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玉米味精及柠檬酸产品的主要生产省份之一。淀粉加工能力约占全国的15%,淀粉糖产能约占全国的13%,变性淀粉产能约占7%,玉米味精生产能力全国排名第二。河北省的玉米深加工规模企业不多,主要的深加工企业有梅花味精集团、秦皇岛骊骅淀粉有限公司、河北玉峰集团、河北燕南食品有限公司、张家口华恒玉米深加工有限公司、河北健民淀粉糖有限公司、秦皇岛金柠檬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和定州市柠檬酸厂等。

    河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年实际玉米消费350万t左右,加工规模普遍不大。主要的玉米加工企业有河南天冠集团、孟州金玉米公司、孟州华兴公司、汝州巨龙公司和漯河酒精公司等。

    内蒙古的玉米深加工年实际消费玉米200万t左右。主要的深加工企业有梅花生物(河北通辽)、北疆粮油公司(赤峰)、华玉淀粉(呼和浩特)和东方希望包头生物工程公司等。

    辽宁省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发展较晚,上规模的不多,全省深加工企业年实际消费玉米量约150万t。主要产品有酒精和淀粉。主要的企业有沈阳天明酒精有限公司、辽宁沈阳万顺达集团有限责任和锦州元成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等。

4  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国家临储收购政策对玉米深加工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从2008年开始国家对东北四省区玉米执行的临时收储政策导致2009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出现上涨,特别是2009年6月之后,由于短期供求失衡,国内产销区玉米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涨幅,对国内玉米深加丁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为回避成本压力,许多深加工企业压缩产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虽然国家从7月开始投放临储玉米,并对东北四省区部分深加工企业给予定向销售补贴,但其覆盖范围有限,不能有效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未来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对收购政策进行不断调整,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

4.2  产品结构调整有待进一步加速

    经过近几年发展。我国深加工企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但受制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国内政策的限制,国内玉米深加工业的产品结构调整速度较慢。目前,国内深加工业在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方面成效较为显著,但在某些如淀粉糖、化工醇等较有发展前途的产品支持方面力度仍然不够,国内深加工行业的产品结构仍处于不合理状态,采取政策措施,加快玉米深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这是国内深加工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4.3  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经过近几年的规范、限制与引导,目前,许多污染严重、设备较差的小企业纷纷关闭或被兼并、重组,但由于玉米深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不可避免,污染问题在国内深加工企业中仍然非常严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需要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近几年深加工企业对当地生态的破坏现象有一定程度改观,但仍普遍存在。国内深加工行业仍需要加大投入,以循环经济思维提高玉米深加工综合利用能力。

5  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5.1  玉米深加工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步伐将会加快

    从国家2006年底开始对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发展进行限制及规范开始,国内玉米深加工企业就开始了产业调整的步伐,一些规模较小、技术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被淘汰或被兼并、重组,一批较大的企业集团开始出现。主要加工产品的产量和市场份额越来越向大企业集中,在玉米深加工行业涌现出了中粮集团、长春大成,山东诸城兴贸、沈阳万顺达、西王集团、山东鲁洲、陕西国维、山东润生、秦皇岛骊骅淀粉和山东巨能金玉米等企业集团。规模化、集约化给这些大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并已逐步成为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的主体。随着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强,在国家继续对玉米深加工业的规范引导下,未来国内玉米深加工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步伐仍将继续加快。

5.2  产品结构调整继续深化,玉米深加工业严业链条不断延伸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9月《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玉米深加工的重点是提高淀粉糖、多元醇等国内供给不足产品的供给。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由于对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生产的限制,目前,我国乙醇产量呈现基本稳定态势,非粮乙醇所占比例逐步提高,柠檬酸和赖氨酸等出口导向型产品的产能也基本呈稳定之势,很少有新的项目开工,玉米淀粉产量小幅增加,淀粉精、多元醇的发展速度开始加快,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逐渐延伸。预计后期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以淀粉糖及多元醇发展为代表的玉米精深加工产品所占比例会继续扩大,玉米深加工产品的结构调整将继续进行,一些耗能少,综合利用效能高的产品的产能将继续扩大,玉米产业链将继续延伸,玉米深加工企业综合利用能力将继续提高。

5.3  区域分工基本成形,产业集中度将继续提高

    国内玉米深加工企业主要集中的北方玉米产区。目前,国内玉米深加工业区域分工基本完成,基本形成了几大产业群,即以山东、吉林、河北和辽宁等为主的淀粉及变性淀粉的生产;以山东、河北和吉林为主的淀粉糖以及用作食品配料的多元醇(糖醇)的生产;以山东、安徽、江苏和浙江等为主的氨基酸的生产;以吉林和安徽为主的多元醇、化工醇的生产;以黑龙江、吉林、安徽和河南等为主的燃料乙醇的生产。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助于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形成科学合理的分工,避免资源浪费。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国内深加工产业集中度将继续提高,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

5.4  国家将会继续加大对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进行规范与引导的力度

    2009年,国家通过临时收储掌握了相当数量的玉米粮源,由于临时收储拍卖价格较高,给玉米深加工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成本压力。为了支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国家共划转了576.75万t 2008年生产的国家临时收储玉米作为地方临时储备玉米定向销售给东北四省区年加工能力10万t以上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由国家给予补贴。近期,国家在东北临时收储2009年产玉米的政策即将出台,市场普遍预计新政策将会允许玉米深加工企业参与收购。预计未来国家仍将会根据政策及市场发展状况对一定规模的、符合产业政策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给予扶持,并且会逐步加大市场导向作用,以促进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1年发酵工业网第1期电子周刊  |  2019年第13期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