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葡萄酒  维生素C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于素平:山东信乐味精有限公司董事长

   日期:2011-06-11     来源:互联网    浏览:2079    评论:0    
核心提示: 十大味精品牌企业领导人、获得2005年度中国经济女性突出成就奖、市三八红旗手、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富民兴聊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十大味精品牌企业领导人、获得“2005年度中国经济女性突出成就奖”、“市三八红旗手”、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富民兴聊”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于素平简介:

  于素平,女,43岁,现任山东信乐味精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02年辞职,成立了山东信乐味精有限公司,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创业。从2002年到2006年,在3年多的时间里,她建起了拥有固定资产4.8亿元,员工2600余人,占地面积800余亩,年产淀粉20万吨、味精10万吨、复合肥18万吨、合成氨9万吨。200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创造利税4120万元。年底,实现利税1亿元,盘活破产的国有资产3800余万元,安置下岗职工1600人。

  企业2005年被山东省总工会评为“双爱双评先进企业”, 个人获得“2005年度中国经济女性突出成就奖”、“市三八红旗手”、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富民兴聊”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于素平,一个从国企工人到科长,又从科长到技术处长,再从技术处长到公司总经理的创业者。整个创业的过程也正是她从国企向民企蜕变的过程。她的过人之处在于当仁不让,敢于冒险的精神。她说:“没有冒险就没有动力,没有冒险就没有进步,我以前也没干过企业,正是因为没有干过,我才要超越我自己”。此乃本色于素平。

  带着几许敬佩,几许赞赏,还有几许思考,记者走进了山东信乐味精有限公司,走近于素平。

  创业 于素平

  于素平1981年参加工作时,是国有企业的一名普通工人。但是她总觉得当一个工人没有什么出息,于是在1984年通过刻苦学习考取了当地的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工程系,进修了三年。1987年她回到原来的工厂之后进了厂里的质检科,之后又通过进修,不断地学习,掌握了质检技术。后来厂里成立了食品味精厂的质量管理科,于素平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管理方面的验收、省先进企业、标准化二三级的升级工作、全面质量达标、包括省先进设备管理等有关企业方面的验收都由她管理。于素平语重心长地说:“在国企的几年,锻炼了我管理的才能,奠定了管理的基础,这为我后来创业积攒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3年前,于素平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次创业。当记者问起她的创业动因时,她说:“建立一个企业,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可以为国纳税,为国分忧,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是造福人民的事业。”

  说起于素平的创业还有一个小插曲:于素平是一个性格较男性化的人,说起话来又快又直,咋咋呼呼。所有认识她的人,包括以前的领导都认为她不适合做企业,充其量做个车间主任。于素平为此也苦恼过,无奈过。但是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于素平较起了真:我就不信我做不好企业!

  2002年9月,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信乐味精开始起步。如同一架志在蓝天的飞机,“信乐”缓缓驶出跑道,展翅高飞。凭着多年来在商界摸爬滚打的经验和对市场的敏感,于素平认为建立一个食品企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一它的产品是日常消耗品,中国人口基数大,用量多,前景广阔;当地劳动力便宜,自然资源丰富,原材料价格低。经过反复考虑,多方论证,于素平做出决策,成立“山东信乐味精有限公司”。

  10月1日,共和国诞生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在欢快的爆竹声中,信乐味精破土动工了。以于素平为首的工程建设小组一行8人,全部进驻了工地。没有伙房,他们就地挖坑埋灶;没有办公室,他们就地搬些秸秆围起来,权当休息室兼指挥部……工地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辆辆施工机械往来穿梭,工程技术人员忙着选址定位,指挥设备安装。于素平则全盘指挥,身先士卒,她早睡晚起,跑资金,定设备,昼夜奋斗在工地上。

  天道酬勤,于素平和大家的艰辛终于换来了丰厚的收获。随着一节节脚手架渐渐升高,一台台大型设备稳稳落地,信乐的雏形逐渐展现在创业者们眼前。于素平和她的创业者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03年3月15日,山东信乐味精有限公司一期一万吨生产线全面投产。以信乐、国汇为主打品牌的味精产品全面投放市场。

  从2002年9月到2005年间, 不到3年的时间里,这位“富民兴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巾帼建功”三八红旗手硬是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带领一班人马,创造了“信乐奇迹”:建起了拥有固定资产2.8亿元,职工1800余人,占地面积800余亩;年产淀粉20吨、味精10万吨、鸡精2万吨、复合肥10万吨、液氨6万吨的高科技生物生产企业——山东信乐味精有限公司。其味精生产链条是国内唯一一条配套最为完善的生产线,生产的“信乐”牌味精采用a转晶技术,达到顶级纯度,外观颗粒均匀,色泽光亮,晶莹剔透,以其独特的味觉深受顾客青睐。

  自信 于素平

  21世纪的中国市场是竞争激烈的市场,是适者生存的市场,味精市场同样弥漫着诸侯争霸的硝烟。要想站稳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以质取胜。

  谈到信乐味精的质量时,于素平充满了自信:我们建厂晚,起步晚,国内有的味精企业已经建厂二三十年了,早就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固有的销售区域;我们信乐味精知名度低,要重新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这是我们的弱势;另一方面我们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采用了当今比较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工艺,再加上严格的管理,生产出了质量一流的味精,这是我们的优势!与众不同的开端,使我们处于竞争的前沿。严酷的竞争是有利的,它使我们能够保持精干、节俭的作风和时刻警醒、时刻奋进的自觉意识。

  信乐味精在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依靠高新技术进行大型智能化运作,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的同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了科学的消化吸收,加以完善和创新,对企业主导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供应链条已改造整合,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费,节能挖潜。他们采用了大型空气压缩机、大型不锈钢发酵罐、大型不锈钢结晶罐,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消耗。与此同时,他们采用国际上先进的a变晶技术,提高了产酸率和谷氨酸质量,使其达到顶级纯度,从而保证了味精的质量。另外,其主要原料液氨、硫酸、蒸汽都采用了管道输送,减少了运输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产品是由机器生产出来的,但是机器是由人来控制的。信乐人相信,如果没有良好的质量观念,再好的设备也生产不出高质量的味精。于素平认为: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信乐人在“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方针指导下,不断强化精品意识,增强精品理念,提出“不重视质量的干部要下台,不重视质量的员工要下岗”的观念,号召全体员工用心、用脑、用知识干好工作,用心血捍卫信乐的质量。由于有这样良好氛围的陶冶,信乐人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对产品进行检测,实施食品安全监管,让消费者买着放心、吃着放心、用着放心。信乐味精系列产品因此畅销全国各地市场,赢得了客户的交口称赞,“一品信乐,餐餐不舍”的品牌形象由此深入人心。

  人气 于素平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篱笆三根桩。在信乐味精公司的发展史上,于素平自豪地认为不能不提到他们——为信乐味精默默奉献着、挥洒着汗水的精英们。

  孙文胜,上海国汇味精公司总经理,人称营销铁手腕。东北某一大型化工企业曾年薪百万聘请他加盟,但他毅然放弃了。是什么让他抵御了这么大的诱惑而志在信乐味精?孙文胜说:这里有我的根,有我的事业。多好的信乐人啊!有了这样的同志,信乐就会无往而不胜。如今,孙文胜带着他的销售队伍,南下广东、上海,北上河北、河南,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正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总工程师冯廷兴,信乐味精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周密安排、科学调度下,从2003年3月15日一万吨精制项目投产,到当年11月1日二期6万吨投产,只用了7个半月的时间,刷新了味精行业的新纪录,创造了信乐速度。使企业提前投产,提前受益,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冯总除了规划设计蓝图外,还经常邀请同行及科研院校的专家来公司作技术指导,交流经验,使企业的技术科研水平始终走在行业前列,保证了味精质量的稳步提高。其个人研制发明的谷氨酸再回收工艺,获得国家专利,为企业争得了荣誉。

  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王瑞平,一直坚持在生产第一线,生产过程中的一丝一毫差错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味精的质量,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影响到每位员工的饭碗。因此,尽管身体不好,但他坚持工作在生产一线,严把质量关,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每个环节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公司常务副总梁玉芝,廉洁奉公,不徇私情。在一次招标会上,其弟高价中标,梁总为了避嫌,劝其弟放弃所中的标。梁总的孝顺在公司及其朋友圈里有口皆碑。他的老母亲在北京做心脏搭桥手术期间,他却因工作需要,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没有请过一天假,并且自己全额承担了母亲的医疗费用……

  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有这样的好领导、好职工,信乐没有理由不健康、快速发展,凝聚起全员向心力。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令人感动:一位职工的家属每天到厂区卖馒头,对她来说,和卖馒头同样重要的事情就是注视着厂里的烟囱,烟囱冒烟,说明生产红火,效益就好,老公发的钱就多。她说:烟囱天天冒烟才好,因为信乐是她的希望。

  严谨 于素平

  走进信乐味精公司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悬挂着的“制度第一,总经理第二”的标语,这是作为民营企业的山东信乐味精有限公司独有的规范和准则。

  一切从制度出发,一切按制度的要求去做。于素平以身作则。去车间视察,于素平是严格按照车间的安全标准佩戴安全帽,脚穿橡胶鞋;生产厂区属于易燃易爆的地方,不管任何人,进入厂区一律不准吸烟。有一次,县长前来检查,准备点烟的时候,看到规定很自觉地把烟收起来了。这体现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的要求、严明的纪律、严肃的态度、严密的组织,使信乐全体员工精神一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信乐人以制度为本,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不忘大力实施员工素质工程建设。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同时制定了以团队精神创业、用管理治业、靠科技兴业、凭人才强业的发展战略。通过不断创新企业理念和管理模式,推行规范化管理,强化绩效考核,提升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形成了公司上下聚精会神搞生产,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3年来,公司始终专注于搭建企业学习平台,定期进行改革创新成本研讨会,各部门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推动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形成了“视质量为生命,视信誉为宗旨,视服务为根本,视客户为上帝”的经营理念,造就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风格。本着“公生明,廉生威,俭生利,信生誉”的格言,围绕味精做文章。依托集团供热的先决优势,信乐人一直在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做大做强而努力。

  本色 于素平

  “没有冒险就没有动力,没有冒险就没有进步。我以前也没干过企业,正是因为没有干过,我才要超越我自己。”当记者问起于素平投资味精企业是否有点冒险时,她如是回答。正是这种不断自我鞭策、不断自我超越,矢志不改的专业修炼精神,支持于素平领导她的信乐味精精益求精,不断突破,创造出味精行业一个又一个奇迹。

  信祥化工有限公司是2003年6月份在一家已破产两年的化肥厂的基础上创建的,以生产合成氨为主导产业,是信乐味精公司的子公司。在新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该企业纪律严明,着力扭转多年涣散的工作作风,重新设置了机构,检修了设备,使一个设备陈旧落后的烂摊子又重新焕发了光彩,使员工对公司的未来又充满了希望。自2004年3月份投产以后,其产量稳步提高,并且从当年7月份开始,合成氨产量连创新高,煤耗逐月下降,创出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水平。截至12月底,该公司共生产合成氨 49311吨,日煤单耗1258公斤,电能单耗1327千瓦时,生产经营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安全工作实现了全年为零的目标,在2004年被省政府评为“再就业先进单位”。

  公司建设伊始,就将环境保护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味精生产最大的污染源是味精废水,废水处理一直是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不少企业直接排放,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公司专门组织攻关小组,树立“既要发展企业,又要保护环境”的指导思想,坚持“三同时”的原则,全方位进行技术攻关。经研究发现 ,味精废水虽然有害但无毒,且富含有机营养,通过变废为宝,可以实现清洁生产资源化,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三统一。

  2004年4月,信乐复合肥生产线开始投资建设,该生产线能够将味精废水浓缩加工成高附加值的有机复合肥,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增加了附加值。8月1日,该生产线一次试车成功,排放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04年6月8日,信乐又投资3000多万元上马了一项供热工程。这是味精生产的配套项目,充分发挥了淀粉、硫酸、液氨自备原料生产的优势,做到了生产原料的自给平衡,降低了成本,优化了结构。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蒸汽15万吨,增加销售收入6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

  2004年9月,信乐公司全面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同年12月,公司被同行推荐为第三届发酵工业协会理事单位,被聊城市评为“市重点企业”、“农业优化龙头企业”。

  爱心 于素平

  于素平深知,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能够像大地那样载育万物,能够关心人,爱护人,以正直、与人为善的态度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于素平就是这样的人。

  对于财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做法,于素平则是用她所创造的财富积极回报社会,用她的满腔热血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2002年4月27日,张士新——一个普通公司职员,在因妻子患尿毒症住院,急需钱做手术的时刻,收到了公司及时送来的7万元手术费。考虑到他妻子下岗,家里还有因车祸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时,公司又承担了他妻子每周3次透析的费用,前后花去32万。张士新感动的热泪盈眶,逢人便说是公司救了他一家。此事被《聊城日报》以“职工遇不幸,企业伸援手”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当地传为美谈。信乐味精的善举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

  信乐味精有限公司的成立,不仅解决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领军带头的作用。富裕不忘群众利益,信乐公司为部分达到退休年龄的老职工一次性交清了养老保险金,帮着他们办理了退休手续。其余的820名下岗职工,包括320名“40、50”特殊群体人员,则全部安置在新组建的信祥化工有限公司。对生活困难的家庭,于素平总是尽力帮助,并在公司内部提出了 “有困难,找公司”的口号。

  信乐公司的领导们说:“时代变了,制度变了,管理经营不同了,但关心、爱护员工的传统不能变,因为没有员工,就没有企业。”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他们为员工盖了宿舍,使员工更加安心工作。春风化雨般的温情,振奋了职工的情绪,信乐公司上下一条心,劲往一处使,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1年发酵工业网第1期电子周刊  |  2019年第13期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