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葡萄酒  维生素C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原料药市场研究报告

   日期:2005-06-23     来源:慧聪    浏览:1634    评论:0    
核心提示:一、世界化学原料药市场状况(一)市场规模及市场格局   随着全球性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精细化工产品及化学原料药的生产
  
一、世界化学原料药市场状况
(一)市场规模及市场格局

   随着全球性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精细化工产品及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已步入成熟期。进入21世纪后,医药的发展不是单靠一般技术水平能够飞跃的,更重要的是依靠科学技术的新突破。迄今为止全球合成化合物已达1000万种以上,精细化学品的销售额为500亿美元,年增长率约为5%,在这其中医药中间体和化学原料药占据了主导地位。化学原料药行业是制药产业的重要基础,世界生产的原料药已达2000余种,市场规模由1996年的近100亿美元扩展到2000年的130亿美元,每年以7%左右的幅度递增,略低于全球药品销售收入8%左右的增长,而国外药品制剂生产商所需的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60%通过外购或合同生产。
  目前世界主要原料药生产区域是:西欧、北美、日本和中国、印度。其中,西欧是原料药的纯出口地区,目前原料药总产值接近60亿美元,堪称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占全球总量的50%,而出口量占其总产量的80%以上。北美是原料药的主要进口地区,该地区每年约消耗各种原料药40亿美元,占世界原料药消费市场的1/3,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许多污染较重的原料药在该地区已不再生产,其原料药消耗量的一半为自产,另有50%依赖进口。近几年来,北美洲均需进口数百种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原料药,而且其依赖进口的比例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该地区生产量仅占全球总量的18%。日本是世界制药工业强国,其原料药市场规模介于美国和西欧之间,年需求量约为15亿美元,目前除极少数品种外,绝大多数由其本国生产,有预测认为,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和环境问题的突显,日本将会向原料纯进口国转变,目前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况。 
  北美洲(主要为美国与加拿大)为纯原料进口区。由于受环保法的限制,北美洲的制药工业已不再生产许多污染较重的原料药,主要依赖海外进口。据统计,北美洲每年大约消耗原料药金额约40亿美元,其中自产约15 亿美元,其余都从世界各地进口,金额超过15 亿美元,品种多达数百种。
  日本的原料药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而高于西欧,除少数品种外,绝大部分原料药都在国内生产,日本的原料药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式。1999 年日本原料药消耗量为10 亿美元,产量大致为15 亿美元,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及环境安全问题的日趋严重,日本到将会步北美洲工业国的后尘而成为原料药纯进口国。
西欧制药工业起步很早,规模较大,技术水平相对先进,是目前世界原料药的最大生产基地和纯出口地区,据统计,西欧近几年的总产值一直维持在60 亿美元左右,其中出口量占生产总量的80%左右,主要品种是高附加值原料药,主要出口对象为美国、中东、南美和我国港澳台地区。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和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2001 年我国原料药的工业总产值为923 亿元,出口值为21 亿美元,接近世界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0%左右,主要以出口大宗原料药为主,在Vc、青霉素钾盐、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在60 多个品种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原料药行业的主要优势在于人力资源丰富而成本低廉,而存在的问题是研究和生产技术工艺水平上落后于发达国家,产品结构中缺乏高附加值原料药。加入WTO 后,中国原料药的在低端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得到强化。
  印度国情和中国相似,自80 年代以来,印度的医药化工行业每年的增长率都达到了两位数,目前已跻身于世界上的主要医药生产大国之列,原料药产值和出口值略低于中国,并成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中最大竞争对手,相关资料统计,1998 年印度原料药出口值14.88 亿元,目前出口应该接近20 亿美元左右。品种方面印度在布洛芬、卡托普利、新诺明、羟氨苄、环丙沙星、乙胺丁醇等通用名药物的小品种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印度原料药的优势和不足同我国相似,另外印度原料药上游的中间体生产行业基础非常薄弱,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材料。目前印度原料药已经较成气候,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继续和我国原料药展开激烈竞争。
  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东盟国家、以色列、南非和拉美国家)的原料药产销量极低,到2000 年,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原料药产销量不足5亿美元,故这些国家和地区将成为未来潜在的原料药进口者。

(二)市场格局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1、原料药的生产中心转向亚洲
  随着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与药品QC 标准的更加严格,美国已经停止生产大部分污染较重的原料药,西欧和日本也将会逐步停止生产那些污染严重的原料药,并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亚洲等其它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的原料药生产正在迅速崛起,特别是化学中间体产品和活性成分生产的地位不断上升,已成为重要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印度产量及进出口额与我国相当,是我国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对手。
2、西欧和中印将各在相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在原料药市场中,由于研究和生产工艺水平的差距,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使得西欧等
发达国家和中印等新兴原料药强国在各自相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西欧发达国家在附加值高
的专利名药物领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在廉价通用名药中占很小份额,中国、印度则在通
用名药物方面占据主导,另外,还将会在越来越大的OTC 制剂原料药市场份额中占据更重要
的地位,这种趋势未来会更加明显。从原料药生产的发展方向来看,对于工艺成熟、需求量
大的非专利名药来说,为了获得规模效益,生产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抗生素、Vc等。
  而专利名药则更需要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拥有自身特色技术的中小企业将在竞争中具有
明显优势。原料药需求分类见下图1:
      
               (资料来源:资料整理)
3、竞争将日趋激烈
  由于原料药生产投资较少而利润相对高于其它化学工业(如化纤业、石化业等),因此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化学公司加到原料药生产行列中,以期获取更多利润,竞争将日趋激烈,厂家之间大打价格战。

二、中国化学原料药行业概况

(一)产量和出口概况
  作为我国医药工业的战略支柱之一的化学原料药行业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生产量居世界前列,能生产原料药1500 多种, 原料药产量约占世界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2%,产值约占整个世界医药工业的1/3,近10年产量年均增长11%。2002年化学原料药出口已达30亿美元,占整个医药类商品年出口总额的50%。化学原料药出口额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2002年,我国化学原料药总产量达56万吨,其中有5个品种的产量居世界第一:青霉素年生产能力2.2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0%;维生素C年生产能力5.2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0%;土霉素年生产能力1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65%;盐酸强力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产品的产量也居世界第一。这一切均表明中国化学原料药生产正日益成为世界制药产业链中的新轴心。2003年,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共完成化学原料药超过8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5%,创历史最高水平。
      
  我国目前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优势,如大宗产品,抗生素/抗菌素类,因为我国抗生素产品种类齐全,具有比较优势的是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产品;维生素类,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维生素类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国,其中优势最大的是维生素C;仅次于维生素C的第二大原料药为解热镇痛类;柠檬酸、地塞米松类,因价格比国际平均价低30%一40%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2004年上半年,我国西药原料药出口额为29.58亿美元,同比增长19.99%,进口额为22.65亿美元,同比增长25.37%,贸易顺差达6.93亿美元,出口增幅明显放缓,低于进口增幅5.38个百分点。
  2003年我国维生素C出口额超过了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126%,占化学原料药出口总额的10%以上;其他抗菌素类产品居第二位,同比增长31.7%;柠檬酸排在第三位,约占出口总额的6.6%,同比增长19%。由于经济杠杆的作用,2003年上半年维生素C、青霉素等我国化学原料药大宗出口品种的价格曾一度上升,而下半年则由于供过于求再次回落。2003年,美国、印度、德国、日本和荷兰是我国化学原料药5个最大的出口国,美国所占份额为16.4%,印度和德国的份额在10%左右,日本为6.3%,其他国家均少于5%。日本和美国是2003年我国最大的化学原料药进口国,其份额分别为13.6%和12.6%。我国向印度、韩国和比利时出口的原料药也较多,其份额超过了7%。
  2004年上半年,维生素C出口数量为3.02万吨,同比增长24.86%,出口金额为1.5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2.24%。今年以来,受国际上中间商的压制以及国内有关企业扩产的影响,维生素C的出口价格下滑趋势明显,出口平均单价已由去年同期的7.24美元/公斤下降到5.09美元/公斤,同比下降了29.7%。青霉素工业盐出口数量为5664.94吨,同比增长了22.21%,出口金额为5448.92万美元,同比下降了25.16%。
(二)技术工艺水平
  我国总体药品研究水平尤其是新药开发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生产工艺水平也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其是近年来主要原料药生产技术水平都有了较大突破,绝大多数原料药我国都已拥有较成熟的生产工艺,如β-内酰胺类系列产品在抗生素类化学原料药中的比重由1995 年的15.3%已经提高到2000 年末的20.3%;一些紧缺的医药专用关键中间体如6-氨基青霉烷酸(6-APA)、7-氨基头孢烷酸(7-ACA)、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异植物醇、三甲基氢醌等基本实现了替代进口;VE、罗红霉素、阿齐霉素等重要原料药产品也实现了产业化;青霉素产率由95 年的0.7-0.8 吨/年·立方米发酵容积已达到目前的1.1 吨/年·立方米,VC 的总收率也提高到60%左右,地塞米松生产采用生物脱氢新工艺,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总体而言,我国多数化学原料药尤其是低端原料药生产工艺水平已经接近世界领先水平,在世界原料药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在高端产品尤其是份额较大的专利药物原料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
(三)我国化学原料药的优劣势分析
  从90 年代开始,我国主要化学原料药如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药在经过国内、国际的价格战后,行业集中度得到提高,从而提升了我国原料药的竞争力,除了已经拥有一定的技术和规模基础外,我国的化学原料药产业还有一些潜在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
1、我国的劳动力素质较高,但劳动力成本比起发达国家要低得多,在这方面,无论同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相比均有优势;
2、我国的药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只有1/3 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发挥),许多设备闲置,生产能力的过剩表明增产潜力很大;
3、我国医药企业的生产成本仍然过高。据估计,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只占其总成本的25%,而我国企业一般都高于50%。因此,在药品的生产环节上,中国化学原料药企业还有许多潜力可挖。
  相对于这些优势,我国的原料药产业也存在一些不足:
  1、国内市场开发不够,依赖国际市场
  大宗原料药品的产销形势虽然相对稳定,由于我国原料药大多用于出口国际市场,受国家出口退税及创汇优惠等政策影响,市场风险同样是巨大的。我国的原料药生产必须寻求新的突破。 
  2、技术含量低 
 尽管我国化学原料药在一些大路产品及维生素等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以上产品大都是传统老产品,而且有些还是发达国家不愿意生产的重污染、低附加值的产品,许多产品还存在被逐步淘汰的危险。对于目前国际上一些市场大、技术壁垒高的高附加值产品,我国却没有太多的优势可言。 
  3、产业不规范 
  由于入世后关税下降,欧美发达国家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纷纷将原料药生产基地往亚洲迁移,这给我国的原料药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原料药行业的"隐忧",特别是在关键性的生产领域,GMP认证已成为"规范原料药产业"中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我国的GMP认证起步较晚,随着GMP认证的实施,我国的原料药制造企业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四)影响我国原料药发展的主要因素
1、生产中心向亚洲的转移有利于我国原料药的发展
  由于利润不高并涉及到环保因素,大型跨国制药公司都不生产附加值低的原料药,它们所需的许多原料药都依赖进口,国际原料药生产中心也正逐步向亚洲转移,由于我国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Vc 等产品的优势竞争地位,再加上人力资源成本的优势,将会成为跨国公司转移生产基地的首选,我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大力促进化学原料药的发展。
2、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明确提出做大做强优势化学原料药
  化学原料药是我国的优势产业,也一直是我国医药行业的出口支柱,我国在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
  (1)分层次发展化学原料药,在满足基本医疗用药需求的同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短缺的产品及新的出口优势产品,克服主要依靠维生素C、扑热息痛等少数品种出口的状况,发展更多的高附加值出口品种;
  (2)在技术方面重点突破一批大宗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如?-内酰胺类、维生素类、大环内脂类、氨基酸类产品及其中间体生产中的发酵、结晶及分离、提取等技术。开发一批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率、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的共性技术;
  (3)还针对目前市场状况,鼓励出口企业间的联合与协调,努力建立有效的出口产品协调机制,支持企业按国际惯例建立自主的国际营销网络,由供应中间商逐步转为直接供应用户。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到海外直接投资创办制药企业,促进产品出口;
  (4)努力开拓东欧、非洲、亚洲、拉美等广阔的国际市场,克服过分依靠北美、西欧两大市场的状况。
  (5)根据国内生产企业格局,对石家庄、沈阳等老医药工业基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进工艺,并建立浙东南等新的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发展新产品,完善环保设施。总体目标是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使得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生产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力争到“十五”末争取有5 个左右产品单品种出口创汇超1 亿美元。
  这一规划的提出将使我国化学原料药在未来五年内继续做大做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加入WTO 短期内对我国原料药行业有一定利好作用
  加入WTO 在短期内对我国原料药工业是有利的,其作为我国医药工业的战略支柱之一的地位有望进一步得到巩固。我国目前已经60 多种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随着世界原料药尤其是中低档通用名原料药的生产进一步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和世界原料药市场规模的继续扩大,我国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加入WTO 后,关税的大幅降低一方面有利于生产所需的一些进口化工原料价格的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化学原料药的价格优势,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原料药的竞争力,从而扩大出口;在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协议方面,由于我国目前主要的原料药品种基本不存在知识产权问题,因此短期影响十分有限,但进入份额较大的专利药物原料药市场难度不小。
  从长期看,加入WTO 意味着我国将在国际规则的规范下平等地参与国际竞争,国内市场也将全面对外开放,这对国际贸易经验不足、出口品种不多、对西欧、北美等市场依赖较性强的我国企业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要求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深入研究国际贸易规则和竞争对手,加快行业重组,培育具有技术、规模优势和国际影响力的重点企业,以增强竞争能力;同时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短缺品种和新的出口优势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五)我国化学原料药制造企业竞争情况
  我国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从地域上形成了两个群体:一批集中在北方的东北、河北、山东等地,重点是一些国有企业;一批集中在南方的江苏、浙江、上海等地,重点是一些民营企业。随着医药行业对民营资本的开放,在浙江台州、福建等沿海地区,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化学原料药制造企业正蓬勃发展,成为我国化学原料药生产中的一支新军。国内主要大企业也在扩大生产规模,如天津中津药业跟德国巴斯夫合作,准备建世界上最大的VB1生产基地。 
  目前看来,我国的化学原料药企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1、生产集中度高
  近年来通过市场优化组合和企业的兼并,生产像青霉素、维生素C、合成维生素E、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大吨位产品的企业数量已大幅度减少。从产业布局上看,上市公司是我国原料药生产的主力军。由于市场竞争的结果,大宗原料药的生产已经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型制药公司中。如青霉素及衍生产品90%以上的产量集中在华北制药、哈药集团、鲁抗医药、石家庄制药4家公司手上;98%的维生素C产量集中在东北制药、石家庄制药、华北制药和江山制药(华源制药下属企业)4家公司上;而新华制药则是我国最大的解热镇痛类原料药生产企业。某些生产工艺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小品种,生产集中度也很高,如抗肿瘤抗生素基本上由海正药业独家生产,糖皮质激素的市场份额也基本上由天药股份、浙江仙居和上海华联3家公司所瓜分。现在这些上市公司已各自形成了具有规模和成本、技术优势的大型原料药生产集团。
  2、产业集中在相近地区
  除了企业的集中度加强外,地域的集中性也在明显加强,这更多体现在一些中小企业身上。现在原料药的一些新品种,由于利润丰厚,市场需求旺盛,工艺技术也并不太复杂,生产企业数目较多,且大都属于中小型企业。从地域分布上看,这些中小型企业较集中分布在以台州为中心的浙东南和江苏武进、金坛、常州一带。以台州为中心的浙东南一带,已经形成我国重要的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和出口基地,有不少产品属国内独家生产,许多产品技术指标和市场占有率处于国内领先,并带动浙江省医药工业持续高速增长。现在该地区具有较强的出口优势,且正在规划建立化学原料药出口工业园区,已列入了国家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浙江省将在未来5年中投资100亿元,建成年出口创汇50亿美元、占国际化学原料药市场25%份额的生产基地。另一个地区集中在江苏武进、金坛和常州一带,其特点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品种多是近几年开发的新药,各品种需求量不大,部分企业与国外建立了固定的销售渠道,与国际市场联系非常紧密。
  我国原料药产量虽大,但产品品种较少,档次偏低,产品附加值也较低,我国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都不高,真正原创或控制核心技术的产品还不多;特别是原料药的生产由于其粗放型已付出了代价,三废污染严重,环保压力大。应该说我国原料药出口依然处在以"量"取胜的阶段,其综合竞争能力还不够坚韧。
  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主要问题是生产成本仍然过高,利润空间相对较少。通常跨国公司的原料药生产成本占销售额的25%,而国内企业一般都在50%~60%。2003年,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利润增长更为突出,增幅达45.71%,比行业平均增幅高17.64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迅速提高我国原料药产品的质量,提高品牌效应,增强我国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是我国原料药产业的当务之急。
  同时企业还要重视技术改造和创新,目前国内、国际市场上,原料药市场形势良好,但是由于化学原料药生产是一个工艺技术不断优化的过程,成本会不断降低,另外,原料药生产采取合成技术,原材料具备可替代性,成本可变空间大,通过技术进步包括工艺技术、制造技术、检测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通过技术改造,严格控制成本,可以保持我国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
  其次,提高服务质量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良好的服务在现在的市场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服务内容包括产品信息的通达,供货的承诺,对客户提出问题的满意答复以及外贸文件的编制等。在国际合同生产领域,服务更显得重要,如能在原料药研究的初期就介入,将大大提高竞争能力。 
  目前我国原料药销售主要以出口为主,要想在国际市场取得显著优势,必须实行企业和管理运作方式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这种情况之下,国内大多中小企业更应该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
(六)我国化学原料药的价格状况
  由于没有新产品的突破,利润空间下降,原料药传统的竞争优势似乎正在消失。医药化学原料药市场竞争激烈,生产技术进步速度快、市场价格不断下降是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原料药的市场价格将会出现由高到低的大幅度降价变化过程。行业竞争的加剧使原料药产品的价格大战硝烟滚滚,传统优势原料药产品的价格很可能将继续下降,业内恶性竞争短期内无法缓解。近几年来,外资、民资纷纷跻身原料药生产行业,造成行业内的重复无序建设增多,原料药市场特别是抗生素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加剧了原料药生产企业间的恶性竞争。2003年国内两类大宗产品价格走势呈两极分化:
  青霉素工业盐:由于下游深加工产品需求增加使青霉素工业盐需求呈上升态势,2003 年以来,青霉素工业盐的供给远远大于人们的预期,故其价格从2003 年6 月开始呈下降趋势,降幅达30%。
受青霉素工业盐价格“跳水”的影响,相应厂家的收入及利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9 月底、10 月初国内青霉素生产的九大厂商达成限量保价”的协议,即从10 月1 日起青霉素工业盐FOB(离岸价)不得低于6$/BOU,每月出口数量不得超过760 吨,并对各厂家的出口数量及价格实施监控。明年国内青霉素工业盐产量约在3 万吨,基本供需平衡。
  维生素C:原料药目前价格与成本之间仍存在空间,从供需情况看,其价格仍存在下跌空间。维生素C价格上涨,市场仍然混乱,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在9-10 美元/千克不等。
这几年国际VC市场的价格一直处于下跌的态势,直到2002年年底市场开始回升,到2003 年上半年VC 价格更是扶摇直上,最高报价曾触及15.82 美元。而今年7 月份VC 价格又大幅下挫,8 月份价格单月下降幅度超过了50%,9 月份则创出本年新低。从第四季度开始价格再次回升,目前又回到上半年高位。VC 价格上涨主要缘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跳水行情本身缺乏理性,是部分存货较多的企业出货所致,一旦库存降低,价格恢复到正常水平就很正常了;
  (二)是行业联盟起到了某种作用;
  (三)是原料价格上涨,推动了药品价格上涨。
进入2004年以来,原料药的价格仍然有明显的走低迹象。主要是受到美日欧等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的影响,以及国内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受退税下调政策的影响。
(七)我国化学原料药部分产品的竞争状况 
 1、抗生素类原料药 
  中国在青霉素G、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洁霉素)、链霉素等大宗发酵抗生素产品上占有优势。中国抗生素的发酵技术先进, 技术等级、质量标准、临床效果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上人工成本较低,中国的抗生素原料出口产品在欧美市场很受欢迎。目前国内最具规模的和最有优势的是华北制药、鲁抗医药和哈药集团。
  华北制药目前是我国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拥有两个亚洲最大的青霉素粉针车间,是全球青霉素生产技术的领先企业。哈药集团的抗生素原料药年生产能力为全国第二,在部分头孢菌素原料药市场份额上,哈药集团占优。在6--APA、7--ACA、7--ADCA三大抗生素母核的技术与生产能力上为全国同行业中最高。近期又完成了包括200吨/年7--ACA及系列、1200吨/年青霉素钾、半合成青霉素扩产和头孢系列产品改造等项目,为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供了条件。作为全国四大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的鲁抗医药,其整体资产质量较高,经过两年新建和技改,两大工程"千吨"青霉素生产线和"双加"项目头孢系列已完成并投产,为公司带来了效益。稍早,鲁抗投3.8亿元巨资对大观霉素、生物抗生素(硫酸粘杆菌素等)和头孢类抗生素中间体进行技术改造,使三大类"主力" 产品保持了市场垄断地位。 
 2、维生素C原料药
  维生素原料药市场有所回暖。这主要因为:一是VC原料药的生产集中度较高,技术水平先进,从而形成规模优势,供需也接近平衡;二是加入WTO后,对VC原料药取消了配额许可证,有利于VC企业的产品定价;三是长年的价格竞争促使部分国际上大的VC企业退出VC原料市场。 
目前我国的VC出口企业有东北制药总厂、华北制药厂、石家庄制药厂和江苏江山制药公司等4家。其中东北制药和华北制药已上市。华北制药的VC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VC原料药的市场份额在国内接近四分之一。 
  国内维生素C的龙头老大是东北药,其维C生产能力世界排名第三。但是,东北药的业绩却令人堪忧,2003年上半年经济效益出现严重滑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约78%,这种业绩表现与整个行业复苏是背道而驰的,更为严重的是,控股股东欠款数额巨大。东北药现在最紧迫的就是要切实解决母公司的欠款问题,并加强内部经营管理,走出困境。 
 3、解热镇痛类原料药 
  解热镇痛类原料药的主要品种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其中扑热息痛为当今世界医药市场上头号解热镇痛药及畅销时间较长的传统普药,也是我国原料药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市场持续看好,产销两旺。 
  作为我国三大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的新华制药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解热镇痛类药物的生产和出口基地,生产的安乃近、阿斯匹林、布洛芬、咖啡因等解热镇痛类产品长盛不衰,抗感染药、心脑血管药、激素类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等药物的生产也在国内占重要地位。公司有9个产品(巴比妥、阿米妥、吡哌酸等)为国内独家生产,6个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其原料药的50%供出口,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4、糖皮质激素原料药 
  与其他药品相比,由于激素类药物的总体市场规模较小,加上生产工艺复杂 ,因此全球只有法国罗素、美国普强、英国葛兰素--威康等少数公司实现了规模生产。我国的皮质激素类原料药重点生产基地------天津天药股份公司经过努力,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大幅降低成本,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把进口产品挤出了国门。 
天药股份有7个品种为独家生产。主要产品之一地塞米松原料药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90%,亚洲市场占有率50%,并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其他主要产品氟轻松系列、曲安奈德系列的市场份额也分别高达100%和80%以上。皮质激素类原料药的销售收入占到公司总收入的98.6%。由于皮质激素类药物属于成熟型产品,国内原料药生产厂家比较少,发展至今,仅有三家比较具规模,其中天药是它们当中年产量最大的。所以产品市场竞争不太激烈,在国内外的产品销售市场较稳定。但是企业产品类型单一,原料仅为皂素,因此产品的成本受皂素价格影响较大。目前公司在高端产品的生产方面与国际型大公司如普强、罗素还有一定的差距。而新开发丁酸氢化可的松、布地奈德等产品会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八)我国化学原料药发展趋势
1、原料药产量、出口将继续稳步上升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原料药生产中心向亚洲的转移及我国医药行业十五规划的实施,化学原料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产量和出口将稳步上升,未来产量每年增长速度在7%左右,出口随着国际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我国对美欧之外市场的开拓,也有望得到进一步增长,短期内增长速度快于过去几年,增长速度在10%左右。
2、行业重组和外资并购有望成为热点
  由于目前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企业多而散,价格竞争激烈,因此行业内的重组和联合势在必行。另外外资并购也有可能成为热点,外资企业为了进入国内市场,将采取各种方式展开整合和并购,初期可能主要采用(1)市场合作型;(2)合资公司型;(3)直接参股或控股型。总之,未来的化学原料药行业,将会在更加激烈的重组兼并浪潮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前进。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1年发酵工业网第1期电子周刊  |  2019年第13期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