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万古霉素  谷氨酸发酵  酵母  发酵  发酵罐  维生素  蛋白酶  胰岛素  柠檬酸  阿维菌素 

浅析维生素C三级发酵过程中的染菌问题

   日期:2011-01-12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1551    评论:0    
  
目前,国内维生素C的工业化生产普遍采用二步三级混菌发酵。以山梨醇为主要原料,经黑醋菌代谢为山梨糖,再经假单孢菌和氧化葡萄糖酸杆菌代谢为维生素C的前体物质2-酮基-L-古龙酸。在二步发酵的过程中,会因为染菌现象的发生使发酵的收率受到影响,严重的会造成放罐。因此,二步三级发酵过程中的染菌问题一直是各生产厂家关注的大问题。 经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生产中所染杂菌有如下几类:噬菌体、革兰球菌、革兰杆菌和革兰阳性芽孢杆菌。 其中,噬菌体对生产的危害最大。金属(镍棒)过滤器只能过滤一小部分噬菌体,一旦侵染就会造成大面积染菌,控制的办法是全面停产,彻底消毒;其他几类菌只要控制得当的话,不会造成过大的损失。
  革兰阳性球菌在生产中侵染的几率很大,它属于适高渗透压杂菌。一般来源于山梨糖,在高糖浓度200~300mg/ml仍可正常繁殖。另外,汽头水中也会有大量的阳性球菌存在(在空消操作时,罐底水未放净或在移种管路消毒结束移种时将汽头水一并移入罐中)。革兰阴性球菌在生产上很少出现,在监测糖管路时发现过。
  革兰杆菌中,阳性杆菌和阴性粗杆菌一般存在于原材料中,经正常的消毒操作不会存活,在消毒后培养基中看到的是没有被分解掉的死菌体;阴性的小短杆菌对生产的威胁极大,吃糖降酸的速度很快。在10~40mg/ml的糖浓度下可生长繁殖,一般情况下这种菌来源于空气系统(过滤器倒料引发的这类问题比较多)。
  革兰阳性芽孢杆菌相对来讲,对生产的危害最小,它耐受高温。如果原料结块或消毒时温度偏低,极有可能造成此类染菌。
  三级发酵罐染菌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采取措施将生产的损失控制在最低。若侵染了革兰阳性球菌或革兰阴性小短杆菌,如在发酵前期,严重的一定要酌情是否放罐,否则动力费用要远远超过古龙酸的产值。一般情况,如果杂菌的生长尚未对生产菌的生长构成大的威胁,就要考虑流糖时控制速度,生产中控制在10~13mg/ml效果比较好;如果是中后期染此种菌,要考虑提高生产菌的活力抑制杂菌的生长[1,2]。如果染了革兰阳性芽孢杆菌,可正常流糖并在中前期适当补种抑制杂菌的生长,并在后期适当补料促进小菌产酸,加快降糖减少损失。 生产中,如果设备存在死角或消毒操作控制有误,几种杂菌均有可能同时出现。通过补种、控制流糖及后期添加补料的工艺能有效控制染菌所产生的副作用。在生产过程中要细化管理、严格各项操作,减少染菌现象的发生。

 
    发酵工业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同类技术资料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资料
    网站首页  |  2021年发酵工业网第1期电子周刊  |  2019年第13期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