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葡萄酒  维生素C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凯赛生物:产能利用率下滑仍募资47亿扩产 部分项目涉嫌未批先建

   日期:2020-06-04     来源:财经网    浏览:1889    评论:0    
核心提示:6月5日,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赛生物”)科创板首发上会。
  
               6月5日,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赛生物”)科创板首发上会。

  凯赛生物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早在2011年,公司曾向美国纳斯达克提出上市申请,随后其称鉴于市况转差决定暂缓纳斯达克上市。

  时隔九年,凯赛股份再次冲击上市,拟公开发行不低于4166.82万股。然而,报告期内公司产能利用率下滑仍募资扩产,部分募投项目未批先建等问题备受关注。

  募投项目合理性“存疑”

  招股书显示,本次凯赛生物计划募集资金46.9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投资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17.11亿元、2.08亿元、7.8亿元募资分别用于凯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4万吨/年生物法癸二酸项目、生物基聚酰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凯赛(乌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乌苏技术”)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剩下2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凯赛生物的现金流较为充裕。

  一方面,2017-2019年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63亿元、17.57亿元、19.16亿元,净利润3.33亿元、4.66亿元、4.79亿元;同期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由5344.61万元增至3.6亿元。

  另一方面,公司偿债能力有所提高。截至2019年末,凯赛生物总资产59.82亿元,总负债13.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2.4%,同比下降逾12个百分点。同时,其流动比率亦有所提高,由2017年的1.13次增至2019年的2.61次。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还曾大额分红,累计股利分配超2.8亿元。

  2015年12月,凯赛生物全资子公司香港凯赛生物董事会决议分红72.85万美元,于2017年12月支付完毕;2018年1月,公司前身凯赛有限决议分红2.8亿元,截至2019年9月30日,上述股利支付完毕。

  在此背景下,凯赛生物拟投入逾四成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合理性待考。

  除此之外,凯赛生物另一募投项目――乌苏技术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的合理性亦令人生疑。

  根据招股书,上述项目建设期为38个月,计划总投资14.87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生物基长链聚酰胺产品产能。

  而乌苏技术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版)显示,该项目于2017年7月动工,施工期10个月,于2018年4月投产。同一个项目,为何招股书中披露的信息与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披露的信息存在较大差异呢?

  2017年8月,乌苏技术曾因“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擅自开工建设,收到乌苏市环境保护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乌环罚[2017]第012号)。乌苏市环境保护局要求乌苏技术停止建设并罚款391.37万元。

  产能利用率逐年下滑

  招股书显示,凯赛生物在建或拟实施多个产能扩建项目,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产品线及产能均会明显扩张,其全部产品产能将达到7.5万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5万吨生物基戊二胺、10万吨通用型聚酰胺、2万吨高性能长链聚酰胺。

  公司表示,若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可能造成产品市场开拓不利、产生利用率下降,以致于出现新增产能不能及时消化的风险。

  事实上,凯赛生物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已呈下滑趋势。

  凯赛生物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其主要产品为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而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则是聚酰胺产业链重要组成环节。

  聚酰胺(PA)俗称尼龙,是大分子主链重复单元中含有酰胺基团的高聚物的总称,可由二元酸与二元胺缩聚得到,也可由内酰胺开环聚合制得。聚酰胺材料主要用于纤维、工程塑料、纺织品、汽车零件、地毯等领域。

  2017-2019年,凯赛生物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收入分别为12.97亿元、16.21亿元、17.7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9.62%、99.70%、99.56%。

  然而,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营收逐年增加的同时,其产能利用率却逐年下滑。

  报告期内,凯赛生物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6%、85%、78%;同期其另一主要产品――重要储备产品生物基聚酰胺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3%、35%、10%。

  此前,上交所曾要求凯赛生物说明,对新增产能的消化能力,是否存在产能过剩与过度扩产的情况,新增产能与市场需求变化是否匹配等相关事项。

 
    发酵工业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1年发酵工业网第1期电子周刊  |  2019年第13期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