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葡萄酒  维生素C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郭德本:1991年首创国产干扰素

   日期:2011-01-12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1940    评论:0    
核心提示:  今年69岁,是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从1984年开始担负起重组人干扰素系列产品的研制,1986年参加重组人干扰素系列研究国
  

  今年69岁,是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从1984年开始担负起重组人干扰素α系列产品的研制,1986年参加重组人干扰素系列研究国家"七·五"攻关协作组,负责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液、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剂中试研究。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先进个人,1994年获得吉林省英才奖。

  随着基因工程干扰素的研制成功,郭德本这个名字也为众人所关注。"1991年,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剂研制成功的消息刊登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当时我们收到很多国外华侨的来信,有的是表示祝贺,有的是希望买药,一时间让我们有些应接不暇。"近日,郭德本讲述了那段难忘的经历。

  为研究干扰素放弃出国

  干扰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制剂,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重视。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国就已开始进行干扰素的研究,但进展缓慢。

  1984年初,第四次全国干扰素大会在广州召开,郭德本应邀参加。"那次大会,几乎改变了我的人生,同时也确定了我后来的研究方向。"郭德本说,早在1982年时,国内著名专家侯云德教授就成功组建了人α1b型干扰素工程菌,但是还不能生产。开大会的时候,侯云德曾私下跟大家沟通,看谁能跟他一起完成这个项目。后来,侯云德找到了他,问他愿不愿意参加这个项目。

  郭德本说:"上世纪80年代初,正值出国镀金热,我当时40岁刚出头,也正准备出国学习,但侯教授跟我说,干扰素这项研究目前基础已经打好了,如果你加入,咱们合作一定能抢个第一名。"为了这个"第一名",郭德本放弃了出国的念头。

  项目研发获国家支持

  回到长春后,郭德本向领导汇报了这个项目,并得到所里的大力支持,至此,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正式合作,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成为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和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剂主要执行单位。

  "为了保我这个项目,所里把所有的项目都停了,拿出13万元给我做研发,当时这是非常大的一笔钱。"郭德本说,这个项目同时也获得了国家科委30万元的经费支持。除了经费外,项目研发急需进口一些高端仪器。"当时外汇非常紧缺,进口仪器非常困难。"为了获得发酵罐、细菌破碎和纯化等设备,郭德本多次到北京去审批。"当时,从长春到北京要16个小时,火车票相当难买,买卧铺更是想都不用想。"郭老说,他每次都是坐硬座往返,每个月都要跑好几趟。

  经过层层审批,设备终于拿到了,郭德本开始忙于实验,"发酵周期一罐是24小时,我一个星期就要发酵3次,当时我几乎天天住在实验室里。"1987年,国家看到这项生物基因项目进展十分迅速,就将其列入了国家计委的工业化生产项目,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成为我国第一个开展国家级生物高新技术工业化生产试验的单位。为了支持其研发,国家又批复了1100万资金进行支持,项目生产车间也顺利建了起来。

  1岁娃首个注射干扰素

  不久后,该项目成功完成了动物实验。"那时候,我们所的一位老同志1岁大的小孙子患上了病毒性脑炎,几日高烧不退,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他知道我正在研发干扰素,于是找到了我。"郭德本说,当时他也比较为难,因为还没有批准临床试验,对于药物的安全性还不确定。于是,他就向所里作了汇报。"当时我们双方签署了协议,得到病患家属和医院的同意后,给这个孩子进行了干扰素注射。当天,这个孩子就退烧了,病情慢慢开始好转。"

  此后,又有一名吉林的患者家属慕名找来,也是病毒性感染。"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单位是半天班,收发室突然打来电话,说有人找我,我出去一看是一位比我年纪大的妇女,她说自己是吉林医学院的教授,她孙子高烧不退,希望我可以帮帮她。"听了这位老教授的诉说后,郭老也很难过,于是经过所里同意,也对这名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大年初五的时候,那个孩子就出院回家过年了,家人非常高兴,与此同时,所有参加研发干扰素的试验人员也都兴奋不已,因为这两个案例,说明他们的产品的确有效。

  1989年通过国家评审

  "1989年是新中国成立40周年,当时国家卫生部对我这个项目非常关注,希望在国庆前研制成功,作为‘生日’礼物献给国家。"郭德本说,1988年,国家批准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临床试验,当时临床试验点主要分布在北京的各大医院,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试验开展得非常顺利,干扰素的疗效已不容置疑。

  1989年,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对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产品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鉴定。经层层评审,最终确定该项目研制成功。当时这项研发被列入新中国成立40年大事记。"1991年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剂研制成功,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进行刊发。"郭老说,新闻发布后,他们收到很多国外华侨的来信,一些信是表示祝贺,一些信则希望购买,因为那个时候这种高科技药品在国外也非常难买,而且价格非常贵。

  曾是世界销售量最大的药品之一

  基因工程干扰素工业性试验项目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已步入生产基因工程多肽药物国家的行列。干扰素由于属非特异免疫制剂,适用于多种疾病,因此市场潜力很大,1989年α型干扰素的世界销售额为1.3亿美元,到1991年,据不完全统计已达3.25亿美元,已成为世界销售量最大的30种药品之一。

  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及多种肿瘤发病人数数以亿计,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亟待干扰素治疗。据介绍,该项目生产车间当时设计能力为年产40g干扰素,约1亿元产值。1992年5月国家卫生部批准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剂试生产,并正式进入市场。

  十几年过去了,可供临床选用的干扰素种类越来越多,国产重组α1型和α2型,进口的干扰能、罗扰素、惠福仁及组合干扰素等等,其在医疗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组稿件 记者刘力源/文 张秋磊/摄)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1年发酵工业网第1期电子周刊  |  2019年第13期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